编者按:
当前,欧美等国家已将供应链竞争和资源安全管控,从企业层面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如何有效整合和调度全球供应链资源并确保其安全有序运行,将是一项持续的挑战。基于此,“全球供应链资源安全管控”课题研究深入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管理的演变、面临的挑战、应对策略以及未来趋势,旨在为决策者提供洞见以促进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该项研究揭示了数字化转型、资源全球整合,以及国家层面的战略调整对于构建下一代供应链体系的重要性。此外,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开放的国际供应链治理体系,确保全球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分五期对该课题成果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全球供应链资源安全管理体系初探,国际主要国家的供应链资源安全管控体系建设情况,中国供应链资源安全管控体系的发展,各经济体全球供应链资源安全管控体系对比分析,以及下一步趋势重点。
全球供应链资源安全管理体系初探
——“全球供应链资源安全管控”系列连载之一
在全球化时代,供应链管理面临复杂性和适应性等挑战,特别是在地缘政治波动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构建高效、安全、智能且韧性强的全球供应链网络是当前及未来的关键任务。本文对供应链资源和供应链资源安全管理体系分别进行了解析,并分析了全球供应链资源安全管控体系的主要内涵与任务。
作者:邱伏生 魏瑜萱 席喆 邱艺凝
上海天睿咨询有限公司
供应链构成了一个包含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的复杂网络。该系统旨在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交付,确保运作的安全、稳定,并最终创造并传递价值,支持经济发展和产业安全。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从一体化转向区域化和信息化,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体系及公共服务与安全管控平台,因而在全球供应链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为维持这一核心竞争力,欧美等国家已将供应链竞争和资源安全管控从企业层面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另一方面,由于资源的分散性,全球任何国家都无法独立孤行地发展。因此,全球各国需要合作发展和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以保持贸易平衡和竞争优势。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且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正逐步从追赶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规模不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更多地融入全球市场,未来十年内,投资率预计将达到峰值后回落,而消费率则可能逐渐上升,超过投资率[1]。中国经济的重心正在向以“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服务经济”“数字经济”以及“新质生产力”为主导的新阶段过渡。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需求将推动消费和制造业的持续转型升级。随着“互联网+”和AI技术的广泛应用,供应链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成为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供应链强国”的理念将进一步深化并实施,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快速发展。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市场萎缩、保护主义抬头、局部冲突频发以及各类特殊灾害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整合和调度全球供应链资源,并确保其安全有序地运行,将是一项持续的挑战。
1.企业供应链
在企业层面,供应链的多维性(如广泛的涉及范围、众多环节、战略高度以及运营技术的深入)及其系统性需求使得供应链资源可以大致分类为:客户资源(涵盖国内外市场及客户)、数据资源(包括工业大数据、消费大数据和流通大数据等)、产品资源(涉及产品、服务及品牌)、供应资源(涵盖采购、制造、零售、物流服务及结算与支付环节)以及技术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数字孪生技术、5G和AI技术)和资金及资本资源。这些资源的综合管理对于构建有效的供应链至关重要[2]。
2.国家/全球供应链
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供应链”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所展现的供应链服务能力及未来发展竞争力的总和[3]。这包括国家供应链的规划、建设、组织和管理,显示出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以及市场服务能力。国家供应链资源的范围和维度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企业层面的供应链资源,还涵盖各种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这些链条依据特定的逻辑和时空布局关系形成,具有结构和价值的属性。例如,这包括但不限于制造资源、矿产资源、食品资源、能源供应链、互联互通的供应链节点和基础设施(如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通信平台、信息网络、智能电网、环保设施、电缆和管道等)、绿色供应链和低碳资源(如碳中和)、投资和收购资源、数据资源、人才资源、政府平台和政策资源,以及受到军事保护的流通安全资源和运营安全监控平台资源等。
在具体的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主要包括五大要素:产品、企业、市场、政策和产业链本身。产品由企业生产,企业的供应链决定了产品流通的结构;产品的类型、市场容量、生产销售规模、价格及进出口方式决定其在产业链中的角色和地位。企业供应链涵盖企业竞争策略、产品结构、技术创新、供应链规划、产销政策、渠道模式及其运营方式,这些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技术特性以及原材料供应,从而决定市场的供给端。市场的规模、需求方和多级客户结构构成产业链的消费端。产业政策、投资规模、行业前景和盈利预测等因素大幅影响产业的调控与发展规划。多个企业和产品的供应链通过链接和融合形成产业生态,从而构成了宏观层面的供应链资源整合与运营监控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链供应链的构成关系
重要的是,未来国家供应链的竞争不仅是资源整合的能力争夺,还包括资源规划和替代战略的竞争。全球供应链资源规划涉及国家对其供应链发展进行的重大和全面的总体规划,这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在供应链领域的体现。国家供应链关乎一个国家整个产业的安全,并代表了竞争的最高水平,控制着国家经济的生命线。
1.狭义的供应链资源安全
在狭义上,供应链资源安全主要强调交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规性。其目的是增强供应链或价值链以及全球货物运输和物流系统的安全,同时促进合法的贸易活动。供应链资源的安全保护通常需要结合对抗战争、灾难、恐怖主义、盗版和盗窃等安全威胁。例如,这可能包括气候灾害的预测、罢工引起的供应中断、供应链参与者的资格认证、对运输货物进行筛选和验证、向目的地国提前通报货物内容、使用锁和防篡改封条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以及入境检查等措施。这样构建的供应链资源安全管控平台通常具有针对性,与企业的订单处理、采购、交付、计划、国内运输及进出口等供应链操作紧密相关。
2.广义的供应链资源安全
在更广泛的视角中,国家级的供应链资源安全在一个多极世界中至关重要,因为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依赖于其供应链“生命线”[4]。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已成为传统供应链的约束因素,小国及小型企业往往缺乏构建一体化供应链的资源,如同“供应链强国”或顶级“供应链平台企业”所拥有的那样。此外,由于大量离岸外包活动的存在,国家间和行业内的合作可能相当有限,这可能导致供应链行动的孤立甚至“内卷”。如果没有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以及实时透明度,供应链可能变得异常脆弱,面对冲击和压力时可能无法适应,依赖经验的管理者可能无法作出明智决策或采取盲目措施[5]。
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的弹性能够通过一个能承受各种外部冲击的相互依赖系统来减轻风险,如地缘政治冲突、网络攻击、能源中断、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大流行病、贸易战、局部冲突(例如俄乌冲突)、经济制裁和基础设施破坏等。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创新与发展,供应链资源将趋向全面互联互通。有效性、可见性、敏捷性和冗余性的提升需通过更好地规划、构建和管理来实现,这依赖于数字化和智能化体系(模型)。这样的体系可以进行数字孪生的测绘、监测、分析和测试,提前发出供应链中断的预警,以做好应对准备。
因此,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数学和算法的应用至关重要,它们使得供应链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可能。特别是在全球供应链资源的安全管控体系中,数字孪生技术发挥着核心作用。数字孪生通过创建一个系统或服务的虚拟副本,使得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分析和预测供应链中的各种情况,这对优化决策和减轻风险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推动供应链数字孪生模型算法的研究和开发。这不仅要求深入的数学理论作为基础,还需要复杂算法的创新应用来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集。此外,算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优化供应链的动态行为,从而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数学模型、算法和数字孪生技术是推动供应链管理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1.全球供应链资源安全管控体系的基本背景
全球市场的竞争促进了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及供应链绩效的提升。随着国家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竞争力及其抗风险能力成为关注焦点,各国正在采取措施强化其产业链的竞争力和供应链的管理表现。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成为现实,并且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2.全球供应链资源安全管控体系的目的
目的在于增强通过全球供应链资源规划、构建与整合的能力,实现金融开放和主权货币区域化的有序可控实施。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互利共生、共赢合作为核心,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及供应链的稳定交付和有效服务的一体化。同时,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资源的共享与有效治理,争取一个开放、公平、包容的国际环境,有效推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商流的融合与可持续发展,逐步强化国际供应链组织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功能,关注供应链治理模式和技术的创新。
3.全球供应链资源安全管控体系的措施与抓手
通过利用供应链优化的分析方法,评估产业链的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视产业链中的每个行业(由众多企业组成)为供应链中的独立实体,通过改善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提升供应、制造、零售、服务等各产业的业务效率,以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这将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促进新企业的成立、营造企业创新的环境、打造区位品牌,同时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根良.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2]邱伏生.智能供应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3]丁俊发.中国供应链管理蓝皮书(2017)[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7.
[4]帕拉格.康纳.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5]唐隆基,潘永刚.数字化供应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编辑、排版:罗丹
本文内容源自《物流技术与应用》2024年各期(点击查看掌上电子刊),有删改。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