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一年春天,在某个海滨城市的旧书摊上,以两倍的价格买了原价五毛钱的一本爱情诗选。
整本书里,最后的一首诗是威廉.叶芝的《当你老了……》,也有人管它叫《朝圣者的灵魂》。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我在这首诗的对面,抄录了艾米莉.狄金森的《暴风雨夜,暴风雨夜》。
“暴风雨夜,暴风雨夜!
我若和你同在一起,
暴风雨夜就是
豪奢的喜悦!
风,无能为力,
心,已在港内——
罗盘,不必!
海图,不必!
泛舟在伊甸园——
啊,海!
但愿我能,今夜
泊在你的水域!”
第一首诗写的是未来,可以期盼的细水长流的爱情。
第二首诗写的是当下,暴风雨般猛烈的爱情。
无论哪一种爱情,都很美好。最大的问题是,还有没有人相信爱情。
前几天朋友去喝喜酒,回来跟我们聊天,说,现在人找对象,非常讲究门当户对。尤其是公务员家庭的孩子,还想找公务员家庭的孩子。一是父母退休金高,二是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甚至有的人家庭本身是公检法,想找的家庭也是公检法。
记得我曾经有个客户,女孩子在法院上班,男孩子在派出所上班。女孩子的父亲和母亲,以及男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公安系统的人。两家相似到什么样呢,双方父母的工资都是一个级别的,男孩结婚有一套房子,女孩结婚也有一套房子,连房子的面积都差不多大。
为什么会如此相似?为什么会如此选择?
利益里的算计与权衡,生怕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吃亏。
这些诸如职业,家庭,房子,工资是婚姻需要考虑的事,不是爱情。
而爱情是什么?譬如水中花,镜中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没法说的清。
有朋友的孩子,从高中开始和女同学恋爱,到大学,到研究生,到研究生毕业,感情一直很好,也见了双方父母。按照童话的写法,就是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然而没有。
女孩子考上了某个省会的公务员后,和这个男孩子分手了,理由是不合适。
确实不合适。男孩子刚工作,正是积累经验的时候,工资高不到哪里去。家里能赞助买房子,房贷也得两个人一起还。更不可能有一步到位的好车,豪宅。
换个人,可能什么都会有。
不知道是不是社会的原因,大家都不敢用青春押注,换两个人共同的明天,都希望有长好的果实,直接摘就行了。
直接摘到的果实,就一定意味着余生的顺遂与坦途吗?
讲两个故事,两个女孩子的故事,一个是找的家庭果实累累的,一个是两个人一起打拼的。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大学毕业分配到医院,找的对象也是医院职工。对象的父母一个在卫生局,一个在机关单位,家庭条件非常好。刚开始人人艳羡,觉得她嫁的好。
的确嫁的很好,婆家人也待她很好。按理说,未来不会有大的风雨。没想到,结婚没几年,对象不想上班了,想自己当老板去创业。
一家人劝也没劝住。工作辞了,去做大买卖。一个买卖不成,觉得运气不好,下一个肯定行。如此折腾了近十年,钱没挣到,欠了一屁股债。一家人省吃俭用,跟在后面填窟窿。
另一个故事的女孩,家是城里的,找了一个农村的男孩。男孩子除了自己是大学毕业,其余没有能拿出门的东西。结婚的房子是女方的,早期的衣食住行也是女方负担。
男孩很能干。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结婚六年后,已经是单位的中层了,还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出了一本工具书,供系统新人学习。
细想想,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嫁给爱情,也有可能同时拥有面包。
嫁给面包,也可能连面包都失去。
莫欺少年穷。
共同成长,势均力敌,又可以慢慢变老的爱情,我们可能没遇见过,但一定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