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猎奇心理,尤其是自己身边的风景已经熟稔之后。
某书,某音,某手等,也迎合大众胃口,推一些小众的,又看起来比较美的路线。
吸引了一大批人蜂拥而至,本来很小众的路线,只适合极少数驴友攀登的路线,成了大众的打卡景点。
我们一行八人,也赶了一次这样的时髦。
八个人是四个家庭,分别是一个妈妈领着一个孩子。
直奔小众景点而去,去看看在某书上火的一塌糊涂的风景到底有多美。
以为景点只是一个小小的坡道,没想到,景点是整座山。
而从山脚下往上爬,有漫长的斜路要走。
第一对母女刚走有几百米,孩子死活不想往上走,说肚子疼,想回家。
妈妈劝了半天也没劝动,一开始在山脚下等着其他人。后来等急了,孩子又不愿继续走,她们直接回家了。
剩下的三对孩子和妈妈继续往上爬,问从山上下来的人,还有多远,说,早来,连十分之一也没走。
再往上爬。
有用三轮车运东西的人,在三轮车里放上马扎子,兼顾拉客。
说是一个人五元,送到山脚下。
其中有一个三轮车,特别热情,热情的有点盛情难却。
六个人坐了一车。
一边坐在车上,一边感慨,三轮车的安全系数太低了。遇到陡坡,一旦刹车不稳,车会缓缓往下遛。还担心车头别撅起来。
坐车的时间不长,却坐的心惊胆战。
(首先,小野山的运输条件不行,不安全,不规范。)
说是到了山脚下,也仅是到了山脚下。往山上走的路,崎岖异常。
根本没有台阶,全是早期攀爬的人,踩出来的小路。
要么满是碎石子,要么是极滑的泥土,要么是陡峭的石壁。
山很矮,但是如果没有在山下买的小竹竿,登山时没有抓手,很难走。
爬了有五分之一,第二对母子也放弃了。
不想继续爬的原因,不光是因为路不好走,还因为累了。
她们母子坐下来休息,剩下的两对继续往上爬。
山越来越难爬,越往上,路越窄,很多地方仅容一人通过。
第一对母女爬的快,根本就不见踪影。第二对是我和儿子。
我们是抱着登顶的心来爬的,不料在一个斜坡,儿子一脚没踩稳,整个人滑了下来,冲击到了站在他后面的我。
我的脚被冲击的也滑了一下。
但是第一反应是一定要顶住儿子,不能让他继续往下滑。
儿子以摔倒的形式停住了,我的姿势则是跪着。
娘两个浑身都是土。
儿子还犹犹豫豫的想继续往上爬,我觉得有些时候,得听从山神的警示。不管有没有山神,摔倒了再往前硬撑,虽然精神可嘉,但是如果再摔倒,真的很危险。
野山没有人开发,没有人维护,窄窄的山路旁边就是很深的山谷。没必要把自己置于那么危险的境地。
我们娘两个也决定放弃。
听从山上回来的人,对距离的分辨,我们应该爬到小山的三分之一处。
坐在石头上小憩,然后极目远眺,太阳已经被高高的山挡住了,只留下一片金色的光带。
如果站在山顶看太阳,一定非常壮观。
儿子和我一边看远山,一边感慨,说我们四组家庭是四种不同的状态。
第一种是一点没坚持,直接放弃,所以没看到风景。
第二种是坚持了一点,又放弃,看到了一些风景。
第三种是坚持了一部分,也没坚持到最后,能看到更高一点的风景。
第四种是坚持到了最后,能看到最好看的风景。
儿子有感也发,总结的真好。
细想来,人生也如爬山。
明知道越往上风景越好,坚持到最后的人,并没有很多。
(不建议大人带孩子,尤其是小孩子爬小野山,四周没有防护,太危险了。要爬还是去爬已经成熟的景区,第一安全,第二风景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