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科幻片。
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一个《八音盒的故事》漫画,故事大概几乎忘记了,只记得看的时候不舒服,故事里关于未来的想象,冷冰冰的。
有段时间,老单位发《黑客帝国》的电影票,我把电影票送人了,也没去看。
包括后来的《毒液》《异形》,都没看过,连想看的想法都没有。
也许未来世界确实有一天会很糟,那是未来的事,那见鬼的想象力把未来拉到眼前,使人徒增烦恼。
对科幻片的转变因为《流浪地球》,中国人在科幻片里有自己的伦理和温情。
看完《流浪地球》,对科幻小说作者刘慈欣很感兴趣。
别人很早知道的作家,我因为自己对未来世界缺乏想象,而放弃了解。
从电影里知道他后,读了他的《三体》前两部。
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他对未来想象的纪实。
如果说金庸创造了一个成年人的武侠童话,那么刘慈欣创造了一个成年人手术室:他把未来放在手术台上,一点点剥开给你看。
丁仪是贯穿两部三体的人物,分量虽然不重,但他是引线,很多事由他开始展露契机或者说发生变化。
尤其是丁仪死后半个小时发生的事,是最有想象力的人都想象不出来的绝望。
我停顿了三次,才能平复心情继续读下去。
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了这场太空战争的悲剧。
甚至不能算战争。
地球舰队的所有火力,不能伤三体世界一个探测器的一分一毫,而它,却能轻轻松松把整个太空舰队全部击碎,从而引发爆炸。
它甚至都没出手,就那么东一下,西一下,左一下,右一下。然后战争结束了。太空舰队全军覆没。
武侠世界里的高手杀人于无形是什么样子,那么三体探测器对太空舰队的屠戮,便是百倍甚至万倍他们的样子。
集地球最优秀文明于一体的太空舰队,连蝼蚁都算不上。
作者是这场单方面屠戮的制造者,也是旁观者,他对他笔下的人物,自始至终冷静,没有情绪,不管是丁仪的死还是章北海的死。
你甚至觉得作者真的目睹了一场这样的太空战斗。
作家写作需要想象力,一流作家的想象力更像是对不曾谋面世界的一次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