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放在家里有一段时间了。我看着它从客厅放到卧室,又从卧室挪回客厅,始终没有进一步看它的欲望。
学历史的时候,我只对所有朝代里“灿烂的文化”感兴趣,对于正史,所知甚少。
《万历十五年》是明史,以1587年为线,穿起了万历年间的皇帝,大学士,文官,武将。
没看书之前,曾经有过一次同情皇帝的经历。那次是去山里培训,伙食特别好。
青菜,家禽都是培训基地自己种植或者养殖的,天然淳朴,原汁原味。
本来一桌是十个人,后来因为有去接人的,有临时有事返程的,吃饭的时候,只有七个人。
我们是做室内培训,坐着听课,运动量不大。
第一顿饭是当天中午,光汤上了三个:白菜豆腐汤,南瓜花生汤,老鸭冬瓜汤,其他的菜也有十几个。因为菜是现摘的,肉类是自己养殖的,厨师是北京请来的国宴大师,所以每道菜都很美味。
七个人努力吃饭,还没有吃掉三分之一,就已经缴筷投降了,太饱了。再美味,也吃不下了。
又没时间逛游,吃完饭,继续培训。
下午吃饭,还是七个人,还是一桌菜,唯一的区别是,菜和中午完全不同。
虽然菜不相同,虽然菜依然很美味,我们的战斗力与中午相比,大大降低。菜只动了很少一点,又缴筷投降了。
到了第二天中午,又是一桌不同的菜,我们已经完全没有食欲。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体会到皇帝的艰难:一大桌子菜,我们只吃了三顿,已经累的不行,而皇帝天天吃,还是一个人吃,该有多寂寞。
看了《万历十五年》后,发现,皇帝难过的不仅仅是吃饭,而是有许多种难过。
他不能写字太好,因为“书法总是末枝小技。自古以来的圣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艺术的精湛,对苍生并无补益。”
他不能自由散漫,爱好珠玉玩物,因为“为人主者,应当随时注意天下臣民的衣食。”
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即使是万历皇帝,也不能例外。
表面上看,皇权似乎至高无上,但一旦登上皇位,皇帝的全部言行也要符合道德规范,而道德规范的解释权又系于文官之手。
但是皇帝也是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帝王,才能发现帝王有诸多羁绊,诸多不容易。
万历前期,也曾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但是作为皇帝,他不能让喜欢的女人死后与自己同葬,不能让喜欢的女人儿子成为太子,他的言行处处受到文官的节制。
所以在执政中后期,张居正死后,他消极怠工,对所有文官关于道德礼仪的建议,不反对,不配合,不履行,真正做到了无为。
由于他从1583年到1585年,频繁的去自己的定陵视察,顺便操练自己的御林军,引起大臣们的惊惧。
在大臣们的劝说下,万历皇帝放弃了亲率禁军,不再视察定陵。
但同时,他也进入了另一个极端,从1588年开始到他驾崩,三十多年,他再也没走出过紫禁城。
他把自己的精神活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