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那边,年头到年尾都吃煎饼。
偶尔作为调剂,会蒸馒头,蒸年糕,蒸米饭,包饺子,更多的还是煎饼。
过去没有机械化,都是人工。
家里吃饭人口多,奶奶得五天烙一次煎饼。
先要碾磨糊子。
那时家家都有磨,磨的作用就是碾糊子。
烙煎饼的前一天晚上,先要把粮食淘洗浸泡,方便在磨里碾碎。
烙煎饼的早晨,四五点就得起床。都是大磨,一个人推不动,需要两个人推,其中一个人一边推磨,一边还要往磨眼里添粮食。
通常是推磨的时候,奶奶收拾鏊子,一边两个人推磨,一边她烙煎饼。
当时不觉得麻烦,现在想想,机械化不普及,一家人在吃上花费的时间,相当多。现在花二十块钱,买五斤煎饼,基本够一家人五天吃的。
过去一家人吃饭,要淘粮食,推磨,烙煎饼,得花整整一天的时间,也是一家人吃五天。
我们那边烙煎饼,不是用滚子,也不是用尺板,而是用竹坯子。我觉得竹坯子像是一把剑。是这几种烙煎饼的方式里难度最高的。
技术好的人,煎饼烙的真薄,如果按斤称,能称七八个。
技术不好的呢,烙的不是煎饼,简直是厚饼,一斤也就称三四个。
谁家娶的媳妇会不会过日子,能不能过好日子,其中的考量之一就是会不会烙煎饼。
大部分女孩子,从十岁左右就跟着大人学烙煎饼,等到十七八岁该找婆家,都烙的一手好煎饼。
一直上学的女孩子,没时间学烙煎饼怎么办?大人最常见的的揶揄是,不会烙煎饼,上哪找婆家。或者是,连饭都不会做,看你以后怎么吃饭。
我就是那个被大人揶揄,担心未来不会做饭,怎么办的年轻人。
没结婚之前,我什么菜也不会做。
具体不会做到什么样呢?有一次,我应该也十八九岁了,想炒个辣椒鸡蛋。
辣椒炒鸡蛋,跟单炒鸡蛋差不多,应该是个入门菜了。
结果,我炒好之后,我奶奶和我妈愣是一口没吃,直接给狗了,为啥呢?说,没熟。
还有一次,我寻思学学巧,做面条。
奶奶帮我揉好面,我自己擀皮,切成条。因为没学过,不知道切成条后,得放干面粉。切成条的面,又成了一坨。奶奶直接把面喂鸡了。
直到结婚前,再也没做过饭。
幸好煎饼不用烙了,到处都可以买,就是菜得自己做。
我记得第一次约朋友来家里吃饭,是炒土豆丝和大白菜炖肉。
买土豆时,我以为她会切丝,她以为我会切丝。结果,谁也不会。
我们先把土豆片成片,再切丝。片的时候很难,切丝也很难,整个过程不是切土豆,而是杀土豆。
但是大白菜炖肉就做的很好,因为白菜好切。
所以,在我看来,做饭的最高境界就是做熟。好不好吃是其次,做的饭能吃,才是关键。
秉持着把饭做熟的理念,到现在磕磕绊绊,能收拾一桌菜了,鱼会炖了,鸡也会炒了。
用一句俗语说,会吃就会做。好不好吃,另说。
现在很多年轻人,和曾经的我一样,不会做饭,指望外卖活着。被大人揶揄,以后不会做饭,咋办?
我个人觉得,根本不用担心,作为几千年传承的干饭人精神,做饭的基因不是没有,而是在我们的身体里沉睡。
一旦觉醒,势如破竹,什么菜都不在话下,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