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病例
首先教授通过一个有趣的病例引入了今天的主要内容,一位年轻的患者因为外伤缺损了左侧上颌前牙,而患者希望有很好的美学修复效果以及长达20年以上的存留率,因此GBR术的实施是不可或缺的,教授团队一项2021年的研究表明,对使用可吸收GBR膜、不可吸收GBR膜与不进行GBR术的三种治疗方式进行种植修复的种植体存活率进行了对比,实验包括39位患者的147枚种植体,在23.5年的随访结果表明,三组种植体的存活率以及边缘骨水平没有明显的区别,GBR术在对种植体长期存留率中是一项安全且可预测的治疗。
之后教授又引入了在临床颊侧骨壁有缺损的案例,常规进行GBR术后,影像学结果表明,在23.5年后,颊侧骨的厚度在0.0-0.2mm之间,对于颊侧骨壁能否可预测性的保留,Jung教授通过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中进行水平骨增量的一项临床研究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对于有颊侧骨缺损的案例,延期种植同时进行GBR术的种植体存留率明显优于即刻种植。
02
如何进一步提升软硬组织再生效果?
既然如此,那我们该如何进一步提升软硬组织再生效果?
Jung教授通过一篇2015年的文献介绍了在行使GBR术中,评估两种不同的异种骨替代材料(颗粒状与块状)用于种植体周围存在骨裂的情况下,是否会导致创口关闭过程中不同数量的移植材料移动,实验分为三组,分别是块状骨移植材料+胶原膜,骨颗粒+胶原膜,骨颗粒+胶原膜+膜钉固定,通过关创后即刻CBCT拍摄对比,结果表明仅关闭创口这一行为,导致了第二组43%的骨移植材料损失,因此,教授团队对骨移植材料的形状进行了改良,使用L形植骨术,结果表明关创后骨移植材料损失降低为2.4%。增加移植材料的稳定性或用膜钉稳定胶原膜对有利于创口关闭后的移植材料体积稳定。
2019年,Jung教授团队一项随机临床实验中,在24位患者中随机块状骨和颗粒骨进行GBR同期种植术,术后六个月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估表明,使用块状骨移植材料可以形成稳定且充足的颊侧骨,与用颗粒状 DBBM 移植的部位相比,用块状骨的部位在创口闭合和6个月愈合期间的颊侧轮廓损失较少。Ronald团队对15位患者进行了14年后的随访调查,结果表明L形植骨技术可以在种植体负载后长达14年内保持前牙轮廓的稳定性,同时伴随着最佳的美学效果和高水平的患者满意度。
03
两个重要的治疗理念
在此之后,Jung教授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治疗理念:
1.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你的患者;
2.在工作流程中把握时间节点和生物材料的选择,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于不同的临床骨缺损类型,Jung教授给出了不同的GBR术材料的选择建议,对于轮廓内骨缺损的病例,可以考虑使用骨颗粒或者L形骨块结合胶原膜进行GBR术及同期种植术,将L形骨块放置于颊侧,顶端放置于牙槽嵴顶以维持软组织轮廓,中间空隙使用颗粒骨填充,同时使用胶原膜进行覆盖,结果表明术后美学效果满意。
随后,Jung教授介绍了一例使用L形植骨的GBR术延期种植病例,考虑到需要给软组织愈合的时间,Jung教授未采用即刻种植,术中可见颊侧穿通的骨缺损,但种植体仍在轮廓内,因此采用上述所说使用骨颗粒或者L形骨块结合胶原膜进行GBR术及同期种植术,四个月后进行微创二期手术,术后修复效果满意。
对于颊侧骨板完全缺失的情况,Jung教授建议使用不可吸收膜以维持颊侧轮廓,同时使用块状骨或者颗粒骨填补缺损区域,该病例也为开篇引入的病例,缺牙区域存在水平和垂直骨缺损,种植体植入后缺失支撑的骨轮廓,因此使用不可吸收膜进行轮廓固定,并使用膜钉维持稳定。术后考虑进行结缔组织移植,以在美学区对软组织进行增量,术后修复效果满意。
04
结论
综上,Jung教授总结了以下结论:
1. 增加移植材料的稳定性或用膜钉固定胶原膜有利于创口关闭后的移植材料体积稳定性;
2. 与颗粒状移植材料相比,块状骨移植材料的轮廓损失量明显较少;
3. L形植骨技术可以在种植体负载后长达14年内保持前牙轮廓的稳定性;
在临床上还需要更多随机对照试验来支持这些观点。
作者简介
作者:张施璇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种植研究生
*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