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见美好 读润心灵
阿左旗明德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9月18日,阿拉善左旗明德小学数学组开展四、五、六年级教师读书分享活动,老师们假期里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杂志等进行阅读,开学后的教研活动中,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刊物和书籍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并结合工作生活,从自身角度出发,将自己的所得所想、所思所悟分享给大家。
司敏老师分享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阅读感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述了一向热情、时尚的蛤蟆先生得了抑郁症,在朋友的建议下找心理医生苍鹭做了10次心理咨询的过程,逐渐深度剖析自我、认识自己、并接纳自我的过程。
何淑花老师分享的是《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何老师主要从以下三点和大家分享:一、跨学科学习,犹如搭建一座座知识的桥梁,将不同学科领域的智慧之光汇聚一堂,让学习者在交融碰撞中拓宽视野,深化理解。二、何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同学异口同声的回答问题,这一点值得我们反思,对于那些貌似学懂又不太懂的孩子,他们能一起回答但到底学会多少?三、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需要繁多的话语,只要一个个动作示范,自会感染带动学生。
毕秀梅老师分享的是俞正强的《种子的力量》。主要从“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感悟学生的发展”、“反思教师成长”四个大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程表现为若干节“课”,而在小学数学课中通常每个课时内容所占用的时间没有差别,这可能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不同的知识内容,因其在认识链中所处的节点不同,其意义应该有所不同,所占用的时间自然也应有差别,那么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这些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需要充分理透脉络,谓之“种子课”;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这些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要让学生充分自主,谓之“生长课”。引导年轻教师们要关注种子课的“种植”,使它能开花结果。
丁展华老师分享的是方华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丁展华老师谈到爱、慢、欲,是教育“三字经”。爱是教育的起点,慢是教育的规律,欲是教育的条件。老师只有慢下来,对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帮助,相信孩子只有被爱包围着,孩子成长才是快乐的。教育是“欲”的体现,教育是让学生有“欲”。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每节课堂氛围宽松,激发孩子求知欲,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只有点燃孩子心中对未知的欲望,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有效。
石强老师分享的是吴正宪老师《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他说,勤奋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我们要做到三个“勤”: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笔耕。教育者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反思。面对动态变化的教材、学生、课堂,教育者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让自已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变化,在变化中积累成长智慧。最后,教育者还应该善于记录下自己在教学上的所思所想,点滴的体会都是智慧的积累。只有善于耕耘,教育之路上才能铺砌成功的砖块。
李文娟老师分享的是《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李老师领会名师的风采,感受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并表示在今后的课堂中取名师的优点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关注常态课、关注课堂中细节、展示数学的魅力、重视数学教育。
“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张占春校长希望老师们把收获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做一个幸福的、有温度的教育者。希望老师们都能成为工作的主人。
供稿:付金瑞
编辑:司 敏
初审:马玉梅
终审:张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