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来源:南宁市人民政府,下同)
南宁市人民政府今日发布《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这是全国28个省会(首府)城市中,继南京、广州、成都、海口之后,第5个公开发布的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前4个发布消息详见:《全国首个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布》《全国第2个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布》《全国第3个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布》《全国第4个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布》。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于去年11月9日获批,是全国第7个获国务院批复的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截至2025年1月10日,全国已有南京、广州、成都、沈阳、杭州、济南、南宁、海口、兰州、南昌、呼和浩特、合肥、福州、太原、石家庄、长沙、昆明、哈尔滨、西宁、长春、郑州等21个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
南宁市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广西中部偏南,拥有1700多年建城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南宁市2023年常住人口约894万人、GDP约5469亿元,在我国大陆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19,实力相对靠后。但具有近海、近边,沿江、沿线的特点,是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窗口。
南宁市的区位优势,使其获得国家支持建设面向东盟开放门户。
这部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是借此契机,提出要把南宁市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
面向2035年,规划确定南宁市城市性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面向东盟开放门户。
规划至2035年,南宁市将基本建成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展望到2050年,南宁市将全面建成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
规划对于南宁市全域国土空间格局,以南宁市已划定的三条控制线和主体功能区为基础,构建南宁市域“一屏四片一带一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屏:指北部生态屏障,属于桂西桂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发挥稳固水源涵养、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四片:指四片农业发展区,包括武鸣-隆安农业发展区、宾阳-上林农业发展区、横州农业发展区及南部农业发展区,既是南宁粮食主产区,也是浔郁平原农业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带:指邕江保护与发展带,自西向东串联隆安县城、三江口、中心城区、南宁东部新城、西津湿地、横州市区等城镇和生态节点,形成横贯南宁的综合保护与发展带,既是保障左右江-郁江绿色走廊连贯畅通的生态保护带,也是支撑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联系粤港澳大湾区的城镇发展带。
一区:指南宁都市区,包括中心城区、武鸣副城区、南宁东部新城及临空经济示范区,既是辐射带动县城和其他城镇发展、优化城镇体系、培育南宁都市圈的核心区,也是发挥南宁市在广西和北部湾城市群引领带动作用的核心引擎。
南宁市尽管常住人口不算少,但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不足500万,仍属于Ⅰ型大城市,因此广西提出“强首府”战略,想让南宁市尽快进入特大城市行列。
规划预测南宁市到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1050万人以内,城镇人口规模为855万人以内,城镇化率80%以上;中心城区预计常住人口规模在520万以内。
按照这部规划预测,南宁市将在2035年以内晋升为广西唯一的特大城市。
在城市目标定位和空间格局引领下,规划分别对南宁市域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和中心城区提出优化布局举措,同时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完善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体系、高质量利用国土空间、强化区域协作等。
这部规划具体内容,在此不做详述。
以下为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开稿: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文本+图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