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图(来源: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同)
6月17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这是全国第16个公开发布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前15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消息详见:《全国首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公开版来了》《全国第2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公开稿来了》《全国第3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4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5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6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9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第10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第11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第12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13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14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15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
至此,全国已有江苏、山东、广东、江西、山西、甘肃、吉林、四川、安徽、河北、黑龙江、青海、西藏、河南、陕西、重庆等16个省(区、市)发布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今年2月21日获批的《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全国第23个获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截至2024年6月20日,全国已有江苏、广东、宁夏、海南、江西、山东、山西、福建、湖南、安徽、河北、吉林、内蒙古、广西、贵州、浙江、青海、黑龙江、云南、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辽宁、西藏、新疆等27个省(区、市)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获国务院批准,目前仅剩湖北省、天津市国土空间规划未获批。
此次发布的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开版,包括规划基础,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宜居宜业的城镇空间,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渝西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引领区域协调,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等共13章内容。
重庆市地处我国西南部,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曾作为国民政府陪都。
重庆是一个特色鲜明的超大城市,国土总面积8.24万平方公里,现下辖38个区县,常住人口3213万人,其体量相当于一个小省份,因此被戏称为“重庆省”。
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兼具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双重特点,在内容体系上就与其他省份国土空间规划明显不同,主要是增加了诸如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渝西地区、公共服务等市级总规必备的内容。
根据此次发布的重庆市总规公开版,面向2035年,重庆市未来城市发展愿景是: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035年,重庆市人口规模将增长至约36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
规划对重庆市的城市性质明确为:直辖市之一,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其和兴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在国土空间格局上,规划提出构建以主城都市区为引领,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为支撑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其中,其中,主城都市区由中心城区、渝西地区和渝东新城组成,突出市域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引擎作用,建成重庆市产业升级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改革开放试验田、高品质生活宜居区。渝东北三峡库区。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和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目的地。渝东南武陵山区。突出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建成具有山地特色和独特魅力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知名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在目标定位和总体格局之下,这部规划分别就优化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魅力空间,以及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渝西地区空间布局,统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实施保障等提出规划举措。
这部规划具体内容,在此不做详述。
以下为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开稿:
《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文本.pdf
《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图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