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来源: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同)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近日发布《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这是全国第3个公开发布的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截至目前,在全国28个省会城市中,已有南京市、广州市先后发布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见:《全国首个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布》《全国第2个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布》。
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于今年9月27日获批,是全国第3个获国务院批复的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截至2024年12月1日,全国已有南京、广州、成都、沈阳、杭州、济南、南宁、海口等8个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
成都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拥有2300年建城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成都市作为四川省会,是全国10个超大城市之一,常住人口超两千万、经济总量超2万亿,多年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是名副其实的西部地区经济文化中心。
面向2035年,规划确定成都的城市性质为: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其核心功能定位为: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规划至2035年,成都将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展望到2025年,成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规划对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格局,提出构建保护“两山两区”、发展“ 两翼三轴” 的平行带状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其中,“两山”分别指承担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作用的龙门山和发挥成都城市绿心作用的龙泉山。“ 两区”指市域西部成都平原农业区和龙泉山东侧丘陵农业区。“ 两翼”指东西两翼组群城市,西翼为成都市中心城区,东翼为成都市东部城区。“ 三轴”指成都市域最重要的三条城市轴线,包括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作为城市发展的功能轴、文化轴、公共服务轴和景观轴。
规划对于城市人口和发展规模,明确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严格控制在2350万人以内,其中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严格控制在1400万人以内;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可控制在1.0万人/平方千米,中心城区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可控制在1.0-1.5万人/平方千米左右。
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空间和方向,明确成都市辖下20个县、市、区均为城市化地区,全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规模为2361.20平方千米;规划对成都市域的城镇空间进行结构调整,引导城市重点向龙泉山以东和市域南部的丘陵地区发展。
在城市目标定位和空间格局之下,规划分别对成都市域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和中心城区提出优化布局举措,以及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城市精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容。
这部规划具体内容,在此不做详述。
以下为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开稿:
《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文本+图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