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图(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下同)
天津市人民政府9月27日发布《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这是全国第24个公开发布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前23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消息详见:《全国首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公开版来了》《全国第2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公开稿来了》《全国第3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4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5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6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9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第10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第11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第12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13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14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15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16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17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18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19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20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21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22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全国第23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
至此,全国已有江苏、山东、广东、江西、山西、甘肃、吉林、四川、安徽、河北、黑龙江、青海、西藏、河南、陕西、重庆、辽宁、内蒙古、新疆、贵州、浙江、广西、福建、天津等24个省(区、市)发布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今年8月9日获批的《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全国第28个获国务院批复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也是四大直辖市最后一个获批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截至2024年9月20日,全国已有江苏、广东、宁夏、海南、江西、山东、山西、福建、湖南、安徽、河北、吉林、内蒙古、广西、贵州、浙江、青海、黑龙江、云南、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辽宁、西藏、新疆、天津等28个省(区、市)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获国务院批复,目前仅剩湖北省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未获批复。
此次发布的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开版,主要包括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格局,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农业农村空间,绿色屏障、淀泊风光的生态空间,“津城”“滨城”引领、产城服融合的城镇空间,津城核心区与滨城核心区空间布局,港湾辉映、陆海统筹的海洋空间,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人文魅力城市,港口带动、绿色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安全智慧的韧性城市,土地集约高效与国土综合整治,分区指引与近期行动,规划实施保障等共14章内容。
天津市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西距北京120公里,自古便是拱卫京畿要地,城市发展深受北京影响,是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
根据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开版,天津市城市性质为直辖市之一,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其核心功能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
天津的城市愿景是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规划至2035年,基本实现这一愿景。
在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上,规划至2035年,天津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以内,可服务人口2000万,城镇化率达到88%左右。
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上,规划至2035年,天津市国土开发强度控制在36%左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降低至137平方米以内。
在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上,规划构建天津市域“三区两带中屏障,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其中,“三区”即北部盘山—于桥水库—环秀湖生态建设保护区、中部七里海—大黄堡—北三河生态湿地保护区和南部团泊—北大港生态湿地保护区,保障区域生态功能安全,稳步保障生态农业转型。“两带”即西部生态防护带和东部蓝色海湾带,强化市域生态廊道建设,促进农林空间复合利用。“中屏障”即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支撑农业绿色发展。
“一市”即中心城市;“双城”即活力魅力品质津城和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多节点”指武清城区、宝坻城区、宁河城区、静海城区和蓟州城区等区域性节点城市。
在目标定位和总体格局下,规划分别对农业、生态、城镇、海洋和魅力空间提出优化布局的规划举措,以及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分区指引等规划内容。
这部规划具体内容,在此不做详述。
以下为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开版:
《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文本+图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