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下同)
南京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布《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这是全国首个公开发布的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于今年9月14日获批,是全国首个获国务院批复的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受到大量媒体关注和报道。
南京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建城至今已近2500年,被誉为“六朝古都”。
南京现今坐拥近千万人口、上万亿GDP,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南京科教资源丰厚,拥有5个大学城、51所高校,科教实力居全国第三。
面向2035年,规划确定南京的城市性质为: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其核心功能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规划至2035年,南京将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样板。南京的城市愿景是到2050年,全面建成创新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放枢纽、宜居家园,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典范城市。
在本轮规划期内,南京在城市规模上,主要强调体量管控。南京在人口规模上,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严格控制在1300万人以内;在建设用地规模上,将合理控制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全市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原则上不超过35%。
在南京市域国土空间格局上,规划构建“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总体格局。其中,南田园是东屏湖-无想山以南,除高淳副城以外的区域,北田园是六合绕城高速以北的区域;中部都市指位于南京市域中部的南京都市区,是以新街口为中心,半径40千米范围内的高度城市化地区;拥江发展指以长江为轴,以交通为纽带,沿江布局多级城镇组团和城市中心,形成一江两岸、联动发展的格局城乡融合指以快速轨道、快速道路为引领,以绿色开敞空间相间隔,串珠状布局城镇组团,形成功能互补、服务一体、高度融合的城乡空间网络。
在目标定位和总体格局之下,规划对南京市域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和中心城区提出优化布局策略,以及历史文化保护、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国土空间集约利用、长江生态保护、区域协同发展和规划实施保障等内容。
这部规划具体内容,在此不做详述。
以下为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