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73—75)

文摘   2024-11-12 17:05   江苏  


为什么要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

《决定》指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和改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是提高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系统化、制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涵盖思想政治引领、科学文化宣传、公序良俗培育等多方面内容,涉及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制机制、保障条件、组织管理等多方面要素,需要充分调动相关党政部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各类群团组织等多方面力量的系统工程。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地方围绕乡村文化振兴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体系化程度不高,工作项目和力量较为分散,影响和制约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效。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有利于以体系化、工程化的思维和要求,着力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拓展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为提高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水平探索重要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是加强和改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乡村人口近5亿,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农村地区承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华农耕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农村地区乡风是否文明,不仅关乎农村社会自身,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至关重要。同时,农村地区乡土文化资源丰富,是人际关系更为密切的“熟人社会”,只要有效组织起来,完全可以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更大优势、取得更大进展。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比许多城镇还要好,就是很好的实例。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潜力和优势,为加强和改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强动力、筑牢更好基础。

第三,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是解决乡村思想文化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始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也面临许多复杂挑战。比如,一些农村地区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不同程度存在,给农民群众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农村社会的价值观。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专项治理行动,但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不少地方工作成果也不够巩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有利于针对这些乡村思想文化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推动乡村社会风气和农民精神风貌不断向好。

当前,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抓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农民群众思想实际,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更加坚定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文明观念,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良好风尚,解决各类违背公序良俗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三是健全相关工作体系,着力提高系统集成水平。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政策指导和资源支持,更好地统筹各方面工作力量,综合运用自治、法治、德治等多种手段,重视发挥乡规民约作用,形成同向发力、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四是注重因地制宜,鼓励创新创造。推动各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农民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倡导和培育文明乡风,提高农民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


如何理解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决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强烈、更加丰富多样。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工作布局时,适时提出了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大课题。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同时,一些群众还是觉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够“解渴”,特别是难以接触到较高品质的优质文化资源,这也反映出当前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下移重心、下沉资源。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优质文化资源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城乡居民更好参与文化活动,培育文艺技能,享受文化生活,激发文化热情,增强精神力量。

在理解这一要求和推动实施中,需要着力把握好以下4个方面。

第一,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引导优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基层一线下沉,向农村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推动各级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总分馆制建设。健全城乡文化交流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公益电影发行放映、“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城乡流动文化服务。

第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推动“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更好对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优质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和群众日常生活,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开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实行集中高效的配送与运营,着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稳妥推动基层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不断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活力。

第三,强化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赋能。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智慧广电等数字化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体验,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云端”、“指尖”直接对接多样化、精准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第四,推动“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扶持引导力度,积极提供艺术指导、场地、安全、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便利,鼓励各级各类文化单位与城乡基层“结对子、种文化”,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培育扎根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精干高效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群星奖”等示范作用,推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增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功能。

怎样理解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

《决定》提出:“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推动我国文艺事业从“高原”跃上“高峰”的重要举措。

文艺创作生产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和激励下,我国在文学艺术各领域创作取得丰硕成果,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文艺创作生产依然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抄袭模仿、千篇一律、低俗庸俗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就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造就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进一步推动我国文艺事业从“高原”向“高峰”跃升。

在理解这一要求和推动实施中,需要着力把握好以下3个方面。

第一,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工作机制。加大各级政府对文艺创作生产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实用好文化领域国家基金和专项资金,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为广大文艺人才和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提供税费减免、资金扶持、场地设施服务、活动组织管理等便利和支持。办好文学周、电影节、艺术展、文艺汇演等各类展演活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类媒体渠道,为优质文艺作品提供更多集中展示平台。强化各级文联、作协系统服务保障职责和功能,帮助广大文艺人才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创作实践活动,经常性进行交流研讨,提高文艺创作生产能力和水平。加强版权保护和开发利用,打击盗版侵权行为,保护文艺创作生产者合法权益。

第二,改进文艺创作生产引导工作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引导广大文艺人才和文艺工作者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文艺精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完善对各类文艺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文化领域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建强管好各类文艺阵地和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平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和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加强对明星代言行为、违法失德艺人的规范管理,引导和规范网络直播等健康发展。健全“扫黄打非”长效机制。

第三,改进文艺创作生产组织工作机制。完善文艺创作生产规划,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发挥重点选题、重大项目引领带动作用,抓好重大现实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新时代发展题材、国家重大战略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青少年题材、军事题材的创作生产,建立重点创作项目跟踪推进机制,加强全流程质量管理。抓好源头原创,推动好的文学作品向剧本转化,推出更多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做好各类文艺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对新文艺群体的引领和组织,把各方面各领域文艺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文艺事业中来,建设阵容强大的文艺工作者队伍。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玉东

核发:毛一岚


全球锡商联盟
为锡商提供信息、宣传、互动、培训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