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76—78)
文摘
2024-11-14 16:33
江苏
为什么要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决定》提出:“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这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维护文化遗产安全的内在要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第一,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是承担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繁重任务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化遗产大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7万余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共登记国有可移动文物1亿多件(套)。截至2023年底,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00多项,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39项,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2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近800个、中国传统村落8000多个,文化遗产保护任务十分繁重。我国依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挖掘出新的文物,同时不断对现有文化遗产保护形成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切实整合现有文化遗产保护和监管力量,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和监管效能,才能承担起越来越繁重而艰巨的文化遗产保护任务。第二,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是解决当前文化遗产事业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物工作、革命文物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等作出重要指示。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文化遗产事业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文物安全形势严峻,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和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保护力度不够,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有效传承和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队伍和专业力量薄弱,文物资源管理、价值阐释、执法督察、民间收藏等重点领域亟须深化改革,等等。只有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遗产事业存在的碎片化等突出问题,筑牢文化遗产保护安全屏障。第三,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是更好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迫切需要。文化遗产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作出重要指示。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必然要求首先保持各类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原生态性,从而必然要求加强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如果文化遗产保护和监管体制还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文化遗产传承利用也很难实现系统集成、形成完整生态。只有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才能适应全社会越来越活跃的“文博热”、“考古热”、“非遗热”,使人们更加充分地感受、更加完整地体验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作用。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系统性保护是目的,统一监管是手段,二者是高度统一的整体。在工作实践中,要把握好一些关键要求。一是加强党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系列重要论述,完善党中央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部署落实机制,健全相关工作协调机制。二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重点保护向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转型升级。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以文物资源为核心,整体保护文物本体和改善周边环境,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协同推进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名城名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三是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健全保护机构,充实保护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执纪问责。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建设,建立和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化遗产。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需要把握哪些重点?
《决定》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这是新形势下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以信息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网络是人民群众普遍使用的工具,是推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崭新历史条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打响互联网领域改革攻坚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当前,信息革命深入推进,互联网领域国际竞争和博弈更加激烈,网络建设和管理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迫切要求进一步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在理解这一要求和推动实施中,需要着力把握好以下4个方面。第一,健全网络领导体制和工作协调机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党对网络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党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强化属地管理和主管主办责任,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网络综合治理格局,发挥网信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网信部门与管网治网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类网络社会组织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约束作用,形成网络治理强大合力,推动实现互联网由“管”到“治”的根本转变。第二,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动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有效整合,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完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网上宣传,推动各级党组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主管主办的各类网络账号、网络媒体积极主动发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塑造网上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上舆论风险防范机制,及时批驳网上错误思潮,坚决管控清理各类有害信息,有力有效开展跨境舆论斗争,严密防范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攻击、渗透、破坏,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加强网上网下联动工作机制,做到应对舆情和解决事情相结合。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乱象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打击网络谣言、有害信息、虚假新闻、网络敲诈、网络水军、有偿删帖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特别是高度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提供更多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坚决整治诱导未成年人盲目追星、打赏充值、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第三,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网络数据安全、反对网络暴力等重点领域和技术发展前沿领域,加快立法步伐,适时将管网治网的有效做法、成功经验转化成为制度规范。健全对各类网络主体和网络活动的税收调节机制和扶持、引导政策体系,科学制定对网络违法违规行为的经济处罚等措施。加强技术管网体系建设,坚决打赢信息领域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技术治网水平。第四,更好统筹网络发展和安全。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把促进网络健康发展作为加强网络综合治理的根本目的,强化对网络平台的分级分类管理,重点管好影响力大、用户数多的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全方位支持我国网络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抢占科技发展新赛道、新高地,拓展网络技术应用新市场。
为什么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决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举措。第一,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是有效应对复杂严峻国际舆论斗争的迫切需要。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就是主动权。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当前,国际传播不合理秩序依然存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国际传播平台优势,对我国发动各种“舆论战”、“认知战”,企图塑造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的错误认知,诋毁抹黑我国国家形象,否定我国正当发展权利。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传播体系与我国综合实力还不匹配,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只有加快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才能赢得国际舆论斗争的话语权、主动权,有效回击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舆论攻击,更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维护我国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第二,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迫切需要。我国已经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各国更加期望深入了解中国,期盼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上亲自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中国改革发展故事、中外交流交往友好故事等各种精彩故事,就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等重大问题,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重大主张,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只有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传播体系效力、效能,才能向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更好地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在世界上传得更广,为推动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发挥更大作用。第三,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是进一步健全我国外宣工作体制机制的迫切需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在国际传播舞台上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国际传播资源和力量还比较分散,各方面国际传播工作协同配合水平有待提升,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的分众化传播能力也需要加强。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发展优势、文化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际传播优势。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实践中需要把握好一些重要方面。一是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国际传播大格局。加强国际传播资源整合和力量统筹,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一起做外宣工作,带动广大社会成员自觉参与国际传播、维护国家尊严形象。二是加快构建和完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把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推介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大国领袖魅力风采在海外有效传播。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强化国际传播学理支撑。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亲和力和实效性。三是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更加注重从文化角度推进国际传播,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有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