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工作手记:乌干达的单亲妈妈

文摘   2024-06-20 04:16   肯尼亚  

乌干达和中国文化风俗不同。


这里有极多的单亲妈妈,具体比例不知几何,反正是个很令人吃惊的数字。有人说大概六成的妈妈是single mother。


这是一个极坏的数字,很容易得出非洲男人拔屌无情不负责任的结论。

爸爸去哪儿了?


不知道。


they just gone,disappeared。留下艰难的妈妈。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情况的时候是三八妇女节,那时候组织记者们去姆巴莱工业园采访。我们讨论选题,有记者提出,我们要关注一下工业园里就业的单亲妈妈。


single mother。


她们带着孩子生活,经常陷入困境,有时候诉诸有司,有司也无能为力。警察找到了爸爸,且不说责任心,很多爸爸就没有工作,没有钱接济妈妈,能养活自己就不错。


我去年回国的时候,找了一个乌干达老师补习英文。虽然有互联网,但这个世界并不相连,我在国内用whatsup很困难,上了不到一个月,所获甚少。后来就聊起天来,我问她乌干达做什么广告有效,她说电视。那电视的普及率很低啊。她告诉我,电视不多,但观众多,乌干达多的是无业青年,聚在一起看电视。

嗐,那有个什么用!


没有工作就很难养活家庭,所以逃离,可能是一种无奈之举。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无奈的事啊,在非洲,可能无奈的事更多。你又不是神,你能解决多少问题呢,你终会碰到无法解决的事。


那单亲妈妈们怎么生活?Maria告诉我,有些妈妈有自己的工作,把孩子交给自己年幼的妹妹照顾。自己出去挣钱。

没有妹妹呢?


几乎都有的。这儿的家庭都有极多的孩子。怎么会没有妹妹呢?没有的话,就在村里找个女孩,给她一些小钱。让她帮着照顾孩子。


我想起来,保姆其实花不了几个钱。在姆巴拉拉的时候,保姆管吃管住,工资只有15万先令,300元人民币,而乌干达一罐啤酒就十几块。两箱啤酒的钱。


这个国家有很多不幸的人。

有时候在坎帕拉,有陌生人会问你how are you?


你要照着人教版回答,两句就能把天聊死了。


I am fine.how are you?


对方不回答fine too。


TA回答I am not fine.Iam hungry。


这每句都能听懂,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你总不能说,it's not my business.你去找上帝。

也许你会掏出点小钱。对方会说,thanks God.


上帝让他今天遇到了你,交了好运。


我们在工业园采访的时候,都不用特意找,采访对象里就有一半单亲妈妈。


这些单亲妈妈很平静地说,l am a single mother.就像说我二十七岁一样自然。她们在姆巴莱工业园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可以有钱给孩子购买实物,交学费,可以说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像这样的,有几千之众。随着未来姆巴莱工业园增加到两万本地员工,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很多人说,非洲人懒。我见的不是这样。起码在工业园里,那是一种高强度的劳动密集型工作,比如缝制衣服,一整天都要坐在缝纫机前,比如生产电视,流水线不停,你根本停不下来。这种工作,懒人是无法承担的。在我们Uhome卖场里,有三个清洁工,负责搞1400平米的卖场清洁,我不认为她们懒惰,很勤快。


当然这儿有大量的懒人和气人的人。但你不能总盯着这个世界不好的地方看,老盯着负面的东西,自己也负面起来,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你指望着一天吃两顿饭的非洲人,拿着四五百的工资,高强度为你服务一整天。这不现实。他们会像我的前司机一样说,老板不好,they treat me like a slave.对待他像奴隶。


所谓无利不起早。


非洲的单亲妈妈心平气和,很平静。她们信仰上帝。


今天我面试了一位销售员。她三十五岁,状态保持得极好,聪明,善言,很有亲和力,甚至看起来有点酷,是一位成功的都市柜姐。

工作工资聊个差不多,我说起了工作时间,我这边的工作时间可不低,每周六天,早九晚九。零售从来都是个辛苦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山西乔家的相与,家在平遥,派出去守店,干一年休一个月假。跟我们非洲打工人一样。国内起家的零售巨头,也是骑着自行车一家一户地一分一分卖出来的。


这位面试人也是个单亲妈妈。有两个孩子,她出来工作,让妹妹照顾孩子,谈起来生活很艰难。她说,我说这些事,不是在抱怨。我一直在不停地尝试,努力,照顾家庭。


l am trying trying…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会变好。

我感觉信仰在非洲很有用。上帝让他们保持了艰难之中的平静心态,随遇而安,这很难得。我感觉这种状态,像庄子一派。


我不是基督徒,我是中国的读书人。我靠哲学支撑人生,年轻时候读荀子,daydayup,努力让自己变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


中国的哲学,绝大部分都是在教我们上进,努力。大概中国人最早在黄河流域生活,天惠不多,所以努力上进,又很实际。但没有人教给我们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中国人极少容忍失败者。没有人会对自己的失败坦然面对,侃侃而谈,除非他又成功了。


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但如何做到他没说。连夫子也会叹气,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理想不能实现,他妈的老子不干了,和子路去旅游。

这是气话,乘桴浮于海,那是自绝于世界。


中国历史上,处理好自己的挫折与失败,往往是大人物,比如苏轼和王阳明。苏轼之所以能抚慰中国人,有那么多粉丝,是因为他总在失败之中,一生坎坷,所以他能写出夜饮东坡醒复醉,能写出一蓑烟雨任平生。你能读到苏大学士的挣扎,痛苦,但更多的是超然,快乐。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小时候背诗,哪知道那会儿苏东坡到了人生绝望之境。我感觉这首诗,他甚至是在困境中故作悠游裕如之态。自我劝勉。所以苏轼最终的想法是,不做官了,回常州种地。但是苏东坡到底没有回到常州,死在了路上。


日啖乌干达香蕉饭一大盘,不辞长做非洲人。香蕉饭很厉害,混合豆子,大米,地瓜,玉米粉,浇点牛肉汁,嘿,一碗顶一天。

上帝管用,可以保持平静,所以非洲虽然穷,但不缺快乐的人。但真正信仰上帝,对于一个有了中华文化固定思维的中年人来说,颇为不易。


我不行啊,虽然最近一年快乐了许多许多。但我经常焦虑。我自从到了35岁,睡眠就成了大问题。


愿上帝保佑乌干达,赐予他们充足的食物。他们会自己找到快乐的。不必担心。


实际上,上帝已经在保佑乌干达了,要不然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香蕉树。这玩意浇水施肥捉虫通通不要,自然生长,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最后她问我信不信上帝。


l am trying……

刘行非洲
非洲工作之余的碎碎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