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出海”将迎新利好?“茅五汾”等齐聚洋河,只为解决这一痛点

财富   2024-11-07 17:03   山东  


白酒行业在变革中不断前进,白酒标准化工作同样蹄疾步稳,持续迈上新台阶。

近日,由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洋河股份承办的白酒标准国际化交流会暨《白酒质量通则》国家标准起草工作会议在酒都宿迁举办。

来自全国各大名优酒企业、科研院所、检测机构、高校等起草工作组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谋白酒标准国际化创新路径。

构建新标准化体系:与消费者共鸣、与世界接轨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中国白酒的标准化工作不仅关乎中国白酒的整体形象,也关系到白酒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白酒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取得很多成果。上月,浓香型白酒作为最早确立标准的白酒品类,标准体系建设步入新进程,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届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浓香之外,特香、馥郁香、兼香等香型白酒的标准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各酒企的标准意识逐步增强,并持续加大标准建设,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促进白酒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中国白酒正处于消费疲软和行业调整的双重叠加期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白酒高质量标准化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赋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据洋河股份总工程师周新虎介绍,此次《白酒质量通则》国家标准的起草与制定,旨在统一中国白酒的形象,明晰其概念、分类、技术规范、感官特点与产品特色等,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向国内外消费者传播中国白酒的独特魅力、消费方式与文化底蕴。

当然,白酒的标准化建设离不开酒企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白酒龙头企业的引领与骨干企业的支持。

因此,周新虎也在致辞中发出倡议,希望白酒骨干企业共同承担维护与实施标准的责任、谋划标准技术的合作、享受标准实践的成果、培育标准化的人才队伍,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深化白酒标准顶层设计的研究,探索白酒价值表达的新路径,系统构建与消费者共鸣、与世界接轨的标准体系。

增强国际适应性,减少白酒“出海”阻力

当前,中国白酒在“出海”过程中仍有诸多痛点,受到了关税、消费习惯、文化差异等多方面的阻力。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白酒商品累计出口量为1.5万千升,而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23年白酒总产量629万千升。

也就是说,白酒出口量在白酒总产量中所占比重不足0.25%。这足以说明,中国白酒的“出海”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影响白酒“出海”的重要痛点之一,白酒标准国际化也已成为摆在酒企面前待解的课题。

在今年的上海酒博会上,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数字官、泸州老窖国际发展(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王辉也曾着重指出这一问题。他表示,中国白酒种类繁多,口感复杂,不同香型的制作工艺存在差异性,且每种香型都有对应下的技术标准,但面对出口而言,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与白酒相关的统一国家标准。

在此次会议现场,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郭新光以“中国白酒标准国际化对策与建议”为题对国际标准化组织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并深入剖析白酒标准国际化的问题与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面对中外饮料酒标准分类原则的差异,需积极推动白酒在国际市场的合理分类与身份定义,确保中国白酒标准纳入目标市场的法规标准体系。

二、应加强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协调,持续推动白酒标准的双边或多边互认。

三、标准化建设,需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消费习惯的白酒标准体系,采用国际化通用语言表达,确保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

此外,茅台、五粮液、汾酒、洋河等白酒龙头企业代表也立足自身在标准国际化方面的先行经验、做法提升、未来规划等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建设性、指导性的看法和建议。

在对话交流中,专家们一致认为,《白酒质量通则》国家标准应通过通俗易懂、简洁清晰的表达方式,提炼出中国白酒的共性特征,塑造整体形象,帮助国际专家和消费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白酒的独特性与价值。

可以看到,未来随着《白酒质量通则》国家标准的不断完善,白酒国家标准的国际化将得到大幅提升,这无疑会有效削弱白酒企业“出海”阻力,助推中国白酒产业的全球布局,提升白酒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因公众号推送机制变化,只有星标公众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文章推送,大家可星标一下酒食新消费,感谢您的支持。


酒食新消费
专注服务酒食行业发展,助力品牌市场拓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