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硬核”推进新型工业化,都江堰贡献“水动能”

文摘   2025-01-24 12:01   四川  

“禹绩真堪补,双流此地分。”

在清代诗人吕元亮的笔下

都江堰的功绩如大禹治水


作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水利工程奇迹

都江堰奔腾不息2280余年

造就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而更令人瞩目的是

在新型工业化的时代

一座现代化的都江堰重新崛起

正以“水动能”助力四川“制造强省”

淬炼成渝地区的强韧核心


保障水量充沛、水质上好,并积极节水,惠及成都市、眉山市、德阳市、绵阳市等多个市、区,包含成都龙泉驿区“汽车城”、眉山市甘眉工业园、彭山经开区等多个新型工业化“阵地”,保障锂电、汽车等重点产业项目用水,赋能新质生产力,成为新质生产力。


1

6900万方“水动能”

万亿“制造”大能量


四川高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都江堰“无声”供“好水”。

2024年四川省第二产业增加值22816.9亿元,增速5.6%,围绕“制造强省”目标推进新型工业化成效显著,其中不可或缺的“水能量”却易被忽略:2024年都江堰灌区工业供水量达6900万方。

“1吨成品需要10万方水。”据四川协鑫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厂务设备总监谭蜀川介绍,锂电池正极材料制作过程中包含溶剂混合环节,用水量约是成品重量的10倍。

推进新型工业化,“水动能”不可或缺。四川协鑫锂电不仅扎根新材料赛道,还凭借技术措施实现0污0排,相比同行业降低了40%的制造成本,成为新质生产力代表,而协鑫的快速成长与水息息相关。


四川协鑫混合研磨设备。图源:四川协鑫


2024年1-10月,四川协鑫营收达8.6亿元,年总营收预计约10亿元,2025年预期营收将达30亿元。据协鑫行政经理喻雪表示,公司研发费用也将由2024年的1000万元上升至3000万元。

扩规扩产力求“翻倍式”成长,协鑫的用水需求量也随之增长。2024年1-10月协鑫用水量达23万方,由于11、12月产能接近拉满,用水需求增加,据谭蜀川估算,协鑫2024年的用水量将超30万方,而随着进一步扩规扩产,协鑫2025年用水量预计约100万方。

以水为底助力翻倍式成长,水质也是必要因素。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需要高纯水——在自来水中添加多类药剂才能实现。“自来水中菌落越少,需要添加的药剂就越少,可以有效降低纯水制造成本,”谭蜀川介绍,“设备冷却用水消耗量也很大,尤其是夏天高温蒸发。”

在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化车间内,忙碌的机械臂将液晶显示模组、触控模组等电子元器件组装上玻璃,一块块显示屏接连“下线”。2024年上半年,产能拉满的信利销售收入已达45亿元,对水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据眉山市仁寿县供水局数据,2023年和2024年1-11月,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用水量分别为5883921吨、6227150吨。

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好水”支撑,水量和水质都是“关键词”。

2021年以来,围绕四川省水利厅创新实践“一体化”为统揽,伴随“一体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企业化、半军事化”为路径的“六化”建设,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后简称“都发中心”)积极开展灌区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以全新水利系统和现代化管理“配套”灌区工业发展。


东风渠总干渠进水口枢纽。


经东风渠汇入龙泉驿,都江堰用好水“擦亮”成都“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2024年1-11月,一汽丰田汽车产量达87394台,用水量439452吨。“涂装前处理、电泳、纯水工艺等制造流程是用水需求较高的环节,”一汽丰田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来水管路好、供水足、水质100%达标,满足了企业所需。”

据了解,丰田TNGA相比传统模块化平台生产模式的柔性程度更高,能够实现多款车型的共线生产,具备良好的节水“底子”,而坚持水权集中、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都发中心持续推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多年来在供水“源头”上多措并举促进节水,一条由都发中心和新质生产力交汇的节水“管路”已经铺就。

位于龙泉驿的成都兴蓉万兴环保发电站,每日上演着”变废为宝“的好戏:固废垃圾转化发电。目前其一、二期发电站每日发电量可供90万户居民日常用电,三期建成后这一数字将提升至140万户。


成都兴蓉万兴环保发电站汽轮发电机组。图源:成都兴蓉万兴环保发电站


发电来自垃圾处理,垃圾处理必需“水能量”。2023年万兴处理生活垃圾达87.79万吨(不含其他垃圾),吨垃圾水耗为2.17吨。除了厂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量最大集中于冷却塔循环水池补水及车间生产用水两个环节,水在其中发挥着冷却换热、物料制备、设备密封等重要作用,冷却塔循环水池补水量为3600方/天。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追求的不仅是高效、快捷,更是绿色、环保,水的广泛应用为新质生产力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动力和长远保障。”万兴环保发电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的发展思路下,四川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尽显成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8月,四川省工业企业单位数达1879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070家;营收30946.3亿元,同期增加101.3亿元,营业成本25844亿元,同期增加230亿元......

都发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都江堰灌区工业用水为6900万方。四川“硬核”推进新型工业化,都江堰“无声”贡献“水动能”。

印象中,新质生产力背后是高超的科技、精密的仪器、忙碌的生产线,而习以为常的水“润物细无声”。一滴水从江河中来、到工业中去,复杂而严苛的流程却鲜为人知。

2

“三核”绘“图”

共筑46640公里“水能网”


一滴水的工业之旅,一幅水利运行的生动图景,新质生产力背后的强劲支撑。

“渠首引水至黑龙滩后,在制水车间按照农业、生活、工业、特殊环境等不同用水需求完成制水。”据都江堰黑龙滩管理处供水管理科科长王健康介绍道。


制水工艺过程。


其中有两个重点,供多少水?如何进行水处理?

“我们采用供水计量。”王健康讲解道,“根据企业历史用水量数据,企业报批的用水量异常增加则无法通过审计。”

据了解,经过都江堰各灌区管理处“初核”,企业用水需求汇总至都发中心“复核”并纳入配水编制,再经四川省水利厅“终核”,形成“三核”系统,精准统筹、计量、监管每一滴水的来龙去脉。

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水资源需求量快速加大,供需计量是“节水优先”的重要措施之一。

都发中心近年积极推进水权水价改革、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数字孪生灌区建设,以改革之力、执行之力、科技之力,多向发“力”灌区一体化建设,积极落实“节水优先”重要思想。


2023年全国节水高新技术成果展,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是全省水利唯一参展单位。


依托层层统计、审核,水利厅将企业用水数据接入国家水资源管理平台,实时监控。“用水量超过取水许可量,供水部门会给企业发敦促函,或了解情况后要求企业配合整改,严重过量取水的企业会受到水资源税3倍以上的罚款。”王健康介绍道。

经过细致统筹,计量供水的前期工作告一段落,都江堰渠首向各管理处渠道引水,一滴水的工业之旅来到了自来水厂和水业公司,进行标准化制水。

在眉山市派普水业,3根450毫米直径、3.5公里长度的管道连接着取水点至净水生产间的“水路”。“2024年我们更新了净水设备,生产效率和水质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以浊度为例,平均下降了25%。”派普水业办公室主任刘研表示。派普水业每周进行1-2次水质抽查报告显示,浊度0.32NTU的“成品”数据低于3NTU标准值近10倍,如图所示,类似的水质明显提升数据还有很多。



至此,一滴水经历了水利厅、都发中心8大管理处、水厂和水业公司等多层级统筹计划、精细处理,最终达到引入工业的标准,深入新质生产力“前线”。

据派普水业数据,派普水业2024年为甘眉工业园区工业供水、生活供水总量达1385.75万方。2024年1—11月,甘眉园区规上企业达63户,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00.4亿元,完成固投78.78亿元,同比增长53.08%。其中,工业投资76.1亿元,同比增长60.44%。2024年1-11月,彭山经开区的产值已飙升至185亿元,同比增长24.14%,而其1-10月的水能量支撑也增加至232.8万方。



不仅如此,经都发中心至东风渠管理处、毗河管理处,清水河、沱江河、锦江、沙河等水源汇入成都各区,持续推进“制造强市”步伐;截至2024年底,都江堰灌区渠道总长达46640公里,约为京杭运河长度的26倍。巨大“水能网”伴随“一”以“灌”之的高质量水动能,持续助力四川“制造强省”目标。

3

水权交易“十倍”增速

“撬动”节水4.6亿方


围绕“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现代都江堰“蓄势”可持续水能量。

从2023年完成首单120.5万方水权交易, 2024年11月,1200万方水权授让刷新了都江堰灌区单笔水权交易数量最高纪录,都江堰灌区积极推进水权、水价改革,2024年水权交易量较上年增长10倍。

“我们推进灌区水权水价改革,严格执行水资源刚性约束有关要求,实施总量控制,强化区域用水管理。”都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都发中心水权水价改革推进会。


价格“杠杆”是办法,“撬动”节水是目的。数据显示,都江堰灌区非农用水总量占比已从40%提升至50%,与农业用水“平分秋色”,满足用水需求的前提下,通过节约农业用水扩大工业等非农业用水空间。

在都发中心的积极推动下,“节农扩工”的水资源调度工作亮点不断。通过新增和改善灌区灌面,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分别升至0.474、0.873,每年节水量达5.34亿方,灌水周期由30天缩短至20天;为提升工程完好率,消除安全隐患,避免“跑、冒、滴、漏”,为灌区优化调度水资源打下基础,都江堰的工程岁修、除险加固等常规投入达到6000万元/年......

2023年,都江堰灌区获得了中国灌区协会授予的”节水型示范灌区“称号。

以数字孪生平台为抓手,都江堰灌区全国首创标准化“量水秤”体系,推动水资源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精准化革新。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节水和农村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随着都发中心与政府各部门协同推进,积极落实“河长制”、“湖长制”重要指示精神,打造人工+智能监管模式,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都江堰灌区一体化建设聚集现代化水利能量,科学、均衡、系统、高效地支撑着灌区新型工业化发展。


首创量水秤,覆盖都江堰灌区所有量水测水场景。


“量水秤”小,1154.8万亩灌区监测网络细密而宽广,水质检验的“小细节”,“平交改立交”大工程,河道清淤补漏的“日常”与持续千年的“岁修”,这些“细微”与“宏大”造就了全新的世界级都江堰。

2018年都江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23年都发中心获得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授予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究中心”牌匾。当历史的波涛翻涌向前,都江堰并未止步于过往辉煌,而是积蓄能量着手眼前、看向未来。

2024年四川GDP迈上6.47万亿元新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7%,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新型工业化步伐持续加快,“制造强省”和成渝双圈的示范引领与经济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稳定、优质、科学的水动能浸润各行各业,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三府共责”,欧洲“水框架指令”一度成为全球水利发展参照,一个穿越2280余年的“鼻祖级”水利系统再次带来东方巧思。从因势利导到科技赋能、现代化管理,凭借“灌区一体化”改造深入贯彻现代治水思路,穿过漫长岁月续写历史,为全省新型工业化贡献无尽“水动能”,为全球水利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贡献中国模板。


来源 | 界面新闻
值班编辑 | 李晓
校对 | 程小琴
审核 | 岳耀先



视界都江堰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官方平台。你视界里的都江堰,就是世界都江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