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都江堰:从涌动到永续,活水灌溉天府粮仓

文摘   2025-01-02 17:03   四川  

“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清·黄俞《都江堰》。

人类聚水而兴,文明因水而盛。古巴比伦浇灌系统、古罗马引水渠系统,留下了“世界级文明必有世界级水利工程”的印迹。

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水利典范,拥有38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数量居全球第一。其中,最具声誉的无疑是都江堰——当今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工程最早代表之作。



如今

2280岁的都江堰

正搭载着智能科技、现代化管理

以巨大流量“浮出”水面


01

258个西湖,灌溉天府粮仓的“动能水”

“世界级”之名,必备世界级资历和实力。

屹立2280余年,都江堰拥有众多世界级头衔:"迄今仍在运行的最古老水利工程"、"现存唯一无坝引水水利工程"的历史地位,"因势利导的创新水利思路"、"造就天府之国"的千秋功绩,都江堰不乏世界级头衔,更有世界级实力。

我国是全球第一灌溉国,灌区超7000处,面积最大的正是都江堰灌区。今天的都江堰水润8市41县(市、区)、面积达1154.8万亩,以不到全省1/20的土地养育全省近1/3人口。据不完全统计,都江堰灌区第一产业总产值约占全省11%以上。

从历史涌动至今,都江堰不仅风采不减,且随着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深入推进,正激发出澎湃动能,为“天府粮仓”战略发挥着水利之功。

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崇州市第一产用水量约3.8亿立方米,其中天府粮仓崇州片区第一产用水量约1.3亿立方米。

而崇州市“地利”之便,正是得益于沙沟河、黑石河、金马河三河纵“灌”。



作为“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精品灌区,崇州市农业发展迅速。“水稻亩产量提升因素很多,水是不必可少的一个,”青桥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任建忠谈到,“2010年水稻亩产仅约900斤,目前达到1200斤左右”。

据了解,全球水稻亩产平均水平为900-1200斤,1200斤即为平均水平上限。

“易渗水、易被冲毁的土渠变为混泥土式渠道,解决了用水老问题,带来了节水新效果。”

随着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作的推进,水利设施升级带来科学合理的灌溉供水。全长6.8公里的西河灌区现代化项目(千功堰一支渠)是崇州2024年15件民生实事重点项目之一,在2024年春耕春灌中初显“身手”,开始为崇州3.3万亩良田持续提供“水动力”。



“水是农业的根本,”隆兴镇千功村桤泉红利家庭农场合作社职业经理人魏涛表示,“沟渠改造后,过去3、4个小时的灌水时间缩短至1小时。每逢汛期或旱情,经渠首调度及渠道闸门控制,既能避免下游遭受洪灾又能保证充足供水。”

科学、稳定的水利能量,为灌区农业发展带来安全和效率。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外江管理处数据显示,2023年崇州天府粮仓片区第一产业用水1.18亿立方米。崇州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23年崇州市农业产值39.86亿元。《中江统计年鉴2023》显示,中江县农林牧渔总产值169.7亿元,比2022年增长4.4%.....

以“点”观“面”,足见都江堰灌区农业之盛。都江堰全部灌区覆盖8市41县,界面四川此次统计仅包括其中6个地级市的部分区县共22个,仅约半个灌区,2023年第一产业总产值达971.16亿元,占同期全四川省第一产业总产值(9977.8亿元)的10.95%。


以果看因,亦可见水利赋能之力。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下简称:都发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灌区农业用水总量37.4亿立方米,约等于258个杭州西湖蓄水量(西湖:1450万立方米)。

被称为美国最大水坝的胡佛水坝,晚于都江堰2000多年建成,其灌区农产品年产值超100亿美元,与都江堰灌区农业效益不分伯仲;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恒河灌区,灌区面积达1.2亿亩,而水稻与小麦的亩产平均水平还远未到达全球平均水平下限。

可见,堪称“长者”的都江堰,不仅没有“廉颇老矣”,还巩固了天府粮仓;不仅依然发挥着经济效益,且实绩在世界水利工程中始终“拔尖儿”。 

放眼全球,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效益都足够突出,而数据背后更是亮点不断。


02

千亿级效益背后,灌区一产“生命水”

人类文明傍水而兴,也因水而富。水有序则岁有成,“水路通”则产业兴。

作为天府粮仓首提地,眉山也是著名的中药材重要产地。仅东坡区,川芎、泽泻的种植面积分别达6万亩、3万亩,总产值3.79亿元。其对水能的需求,可谓是“存亡”关键。

位于眉山的黑龙滩水库,是都江堰灌区的囤蓄水库,与岷江、锦江、东风渠眉彭干渠一齐,编织出了眉山丰沛的“水能版图”。

“川芎、泽泻种植利润最高可达2000元/亩,几乎等同于泡菜原料亩产值,比传统油菜利润增加400-500元/亩。”四川菜蓝子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向峰介绍到。

据了解,川芎适合湿润种植但惧积水,而泽泻生长于水里,在药材中属于需水量最大的种类之一,两者对供排水都有较高的要求。随着当地水利条件逐渐改善,2015年左右眉山地区逐渐扩大川芎、泽泻种植面积,而真正的转机出现在2021年。

2021年11月26日,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都发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作加速推进,灌区步入一体化建设管理“快车道”。

三面光(水泥浇筑)双沟渠分列田地道路两旁,这类规范化配置遍布灌区;凤陵支渠、花房支渠、玉龙支渠、向家支渠、东总干渠在内的5条渠道整治工作也同步开展;通济堰灌区建设标准化“量水秤”设备,精准化调度闸门开合......整个灌区实施“一盘棋”的调水管水,助力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

水利的保驾护航,也让企业得以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增长路径。



2021年,在“菜篮子”公司营收达到8000万元后,向峰开始加大科研投入,先后在纳米级单质硒、不分季节地点量产竹燕窝、植物发酵制剂减少水稻镉元素等领域取得突破。同时,也将相关技术每亩使用成本降低了数十倍。

有都江堰引来的岷江水的赋能,为企业“创新策源”扫清了后顾之忧,带动灌区高品质农产品种植转型,也为灌区第一产业的百花齐放打下基础。

在眉山七彩田园,一批以生态种植、养殖的高标准产品正逐渐打开市场。其小番茄、不知火、爱媛等经济作物已收获许多忠实客户;四大家鱼、虾、鳖、土鸡等养殖业快速铺开,“土麻鸭”已是供不应求。据了解,随着健身区、亲子区、烧烤区等休闲娱乐项目扩展,这里将具备更多商业场景,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目前已达4000元/人的员工收入有望再提升。



水利“升级”为天府粮仓建设增效提质,从业者积极探寻科技兴农、多向增长路径,让灌区农产品“量”“质”齐升。

都发中心通济堰管理处数据显示,都江堰灌区眉山片区包含的彭山区、东坡区、青神县2023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为99.6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5.4%、7.1%、6.6%。富硒大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全国知名泡菜产业原料以及药材、水果等经济作物“全面开花”。

放眼整个灌区,由“水路”带动的“增收路”前景喜人。

据不完全统计,都江堰灌区(部分)6个地级市的22个区县2023年第一产业产值平均增速为3.41%。

都江堰已从水利设施,升级为支持成都平原经济大系统的“生命之水”和“策源动能”。而随着我国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无论是现代化建设还是绿色发展,都江堰的作用固然不可小觑,其“智慧化”的迭代也必不可少。 


03

1154.8万亩灌区,处处流淌“智慧水”

随着现代化管理体系接入、智能科技加持,都江堰迎来了史上最大的一次“版本更新”。

2024年7月10日,都江堰鱼嘴断面水流量达2030m³/s,迎来近十年最大洪峰过境。然而,通过数字孪生系统的洪峰预演结果,防汛团队提前得到精确数据并制定了“调控内江流量、加大外江排洪”方案,主打“先知而后战”。



在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操控的无人机快速赶往人为难赴之地,通过变焦镜头和热成像仪,即便夜间工作也能传回实时信息,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升了效率;都发中心的智慧化调度系统,具备及时准确预报、全面精确预警、同步仿真预演等功能,能够科学调度枢纽来水量,主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管检测体系让数据精确可视;覆盖渠首枢纽27.6平方公里的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物理工程与数字工程的同步运行......因科技赋能焕发新生,两千多年的治水“战略”由“被动”变主动,“世界水利鼻祖”再次贡献水利发展新思路。

《都江堰灌区工程手册(2024)》数据显示,其灌溉面积已从2023年的1133.2万亩扩大至1154.8万亩,现约115万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为保持这一庞大水利系统每个环节稳定输出,都发中心采用人力+科技的“双线操作”。如果说无人机自动化巡检、水平双轨移动式智能雷达测流系统等高科技手段是“千里眼”,扎根前线的工作人员则是“移动摄像头”。

2023年,都发中心外江管理处巡河人员多次发现黑石河水体时有被污染现象,根据线索,都发中心与地方河长办走访摸排,最终锁定了涉事企业。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处向涉事企业代表发出了都江堰灌区水利保护公益诉讼示范区首张“公益诉讼风险提示函”。 

2024年11月6日,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三支渠内一处违法修建的抬水设施被巡河人员发现。对于违法排污、违法搭建等违法行为,都发中心用巡防、沟通、教育等方式,与执法部门紧密配合,最终拆除违建,维护了灌区渠道用水安全、渠道安全。2024年汛期,面对十年来最大洪峰,都发中心一支320人防汛抗旱青年突击队,覆盖指挥调度、应急巡护、抢险救灾、宣传报道等工作,配合一众科技手段,保障了洪峰顺利过境......



天府粮仓的水利支撑,世界级灌区基石背后,是治水“铁军”与智慧“大脑”的无缝合作,是科技赋能、现代化管理的成效体现。

作为世界水利的“活化石”,都江堰不仅继续发挥着“惠泽膏流润九垓”的作用,更见证着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当下,从“治水”变“智水”,打造出现代化智慧灌区的样板工程,为世界水利发展史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谓旷古烁今,这也是都江堰作为“世界级”的底气所在。



来源 | 界面新闻
值班编辑 | 李晓
校对 | 程小琴
审核 | 岳耀先



视界都江堰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官方平台。你视界里的都江堰,就是世界都江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