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天府”行①:以工匠精神筑梦水利 鲁班水库保一方水土平安

文摘   2024-12-16 16:03   四川  



为讲好四川水利故事,都江堰水利工程助力灌区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城市发展、文化传承等故事,彰显水利之伟力,12月12日,由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主办的“润泽天府 都江堰建堰2280年”中省市媒体灌区行活动走进都江堰灌区之绵阳市三台鲁班水库,参观、了解、感受其智慧化、现代化治水、灌水成果。




媒体行活动合影 摄影 王雨


鲁班水库,又名鲁班湖,位于绵阳市三台县境内,是都江堰灌区人民渠七期工程末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供水、改善生态环境、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囤蓄水库,总库容2.94亿m³。灌区涉及三台、射洪、大英、安居四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62.69万亩,受益超过200万人。


媒体行团队刚来到坝上,就感受到了一股悠然自得的宁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而湿润的气息,带着泥土的醇厚与草木的清香,如同古人所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库区内的6沟12湾如同大地的脉络,曲折蜿蜒,将湖水与群山紧密相连,而那89座山头或成半岛,或化孤岛,形态万千,错落有致。湖面上,15个孤岛星罗棋布,它们姿态各异,有的孤峰耸立,峻峭挺拔,有的林木葱郁,绿意盎然。山水之间,沟壑纵横,层林叠翠。据了解,鲁班水库常年栖息有鹤、白鹭、野鸭、灰鹳等十几种野生珍禽‌,不仅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雀鹰,还有国家Ⅱ级保护鱼类岩原鲤。风光旖旎,生态宜居。


鲁班水库一景 供图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


据了解,鲁班水库于1970年开始调试,1981年蓄水运行,历时12年建成。十二年的三台却有着极大的反差。“‘南田北地东石头,西路莫得草喂牛。十年九旱收成少,总向老天把雨求。’过去的三台水利设施基础差,旱涝无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副书记周李军翻出了老照片,讲述起了过去的故事。


《甘甜岷江水》 供图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

《驾车拉运石料上坝》摄于1978年3月14日 供图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


“你看,这一位穿的布鞋已经破了,这一位穿的草鞋,这一位直接是赤脚直接投身于建设当中……如今我们压路用的压路机,那个时候只有靠大家众志成城人力拉石碾……我们还有女子测量队、女子铁肩队……”


人力拉运石料 供图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

《石碾碾压》供图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

《女子铁肩队》 供图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


眼前陈列的一张张老照片,宛如对五丁开山这一古老传说的生动再现。


《凿山取石》摄于1975年6月16日 供图 人民渠第二管理处


经过大坝,有工作者潜入水库进行操作。“为了下一步水库持续安全运行,我们需要彻底加固水库,水下加固是其中一项艰难的工作,工作者需要完成钢筋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后,每年可改善14余万亩灌面和生态环境,保障区域人畜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为乡村振兴提供水利支撑。”周李军介绍道。“最深会潜到多少米?水下温度是多少?水下作业共有多少人?”媒体记者对水下工业的情况感到好奇。“最深会潜到38米左右;冬天的水温相比陆地较温和,但夏天水温在7、8度左右,工作者需要穿保暖衣工作;水下作业高峰期最多有80余人……”周李军一一为媒体记者解答。


水下作业监测器 供图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


周李军表示,除金属结构等材料换新加固外,鲁班水库的特色亮点工作还包括其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一方面,水库新建了管理用房、气象观测站,配备了无人机、环水库光缆线等先进设施;另一方面,智慧水利系统日益完善,涵盖内控、自动化监测、闸门远程控制和测流等多个系统。这些现代化管理措施能实时监测水库状态,高效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保障水库运行效率和灌溉安全。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行有机水产养殖,同时加强生态监测和保护、维护水库的生态环境,并依托优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周边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机农业,形成有机产、供、销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周李军说道。


参观结束后,媒体记者纷纷表示,鲁班水库的建设体现出了大国工匠精神、百姓家国情怀,风景宜人、生态宜居,水利创新上,积极推进数智化转型、现代化管水成绩斐然,值得点赞。



来源 | 中心宣传办公室
值班编辑 | 李晓
校对 | 周滎鸿
审核 | 岳耀先



视界都江堰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官方平台。你视界里的都江堰,就是世界都江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