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天府 都江堰建堰2280年”中省市媒体灌区行活动启动

文摘   2024-12-13 12:48   四川  





2024年是都江堰建堰2280年,为讲好都江堰助力灌区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故事,彰显水利力量,12月11日,由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主办的“润泽天府 都江堰建堰2280年”中省市媒体灌区行活动在都江堰启动。人民网、中国文化报、中国商报、四川电视台、成都日报等8家媒体陆续走进都江堰灌区一线,了解灌区成就,感受灌区巨变。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枢纽,媒体记者们参观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成都市应急供水水源点等核心点位,详细了解都江堰的历史文化、功能、意义等内容,大家不由得纷纷对这座“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点赞。



媒体参观外江闸视频监控室

媒体到飞沙堰了解


媒体了解四大传统堰工技术


自古以来,众多古老文明中不乏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然而,唯有中国的都江堰,历经数千年沧桑,依然屹立不倒。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为解除岷江水患、发展航运和灌溉,率领蜀地百姓缔造了举世瞩目、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水利奇迹。从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清代诗人黄俞曾在其诗作《都江堰》中深情咏叹:“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这不仅是对都江堰壮丽景观的赞美,更是对其惠及四方、恩泽万民的伟大功绩的颂扬。


都江堰水利工程一景 摄影 刘骑荣


据悉,2021年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正式成立,灌区灌溉面积达1154.8万亩,覆盖成都、德阳、绵阳等8市41个县(市、区),成为兼具防洪减灾和保障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活、生产、生态等综合供水的全国第一大灌区,不仅是治蜀兴川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更是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主战场。都江堰灌区正按照“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实现工程永续利用”的现代化建设目标迈进。


媒体行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表示,都江堰的治水之道在于“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什么意思?答案就在实现控水、治沙和引流的三大神奇功效之中。鱼嘴是都江堰的三大神奇之一,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顺流方向的右边叫外江,另一条为内江。外江宽平略高,内江窄而低。非汛期岷江流量较小,内江引水六成,外江分水约四成,这就是“四六分水”;汛期时,洪水直冲外江,内江引水约四成,这就是“倒四六分水”。


鱼嘴将岷江一分为二,右侧为外江,左侧为内江 摄影 刘骑荣


飞沙堰的自动泄洪排沙功能是都江堰的神奇之二。它是内江外侧的一道低矮堰坝,水流分流进入内江后,在弯道形成漩涡,澄澈的表层水流流向凹岸的内江,浑浊的底层水流流向凸岸的外江。因此,八成沙石流入外江,二成沙石进入内江,这便是“二八分沙”。此外,当内江水量较小的时候,飞沙堰拦水进入宝瓶口,保证灌区引水量。发生洪水时,含有大量沙石的洪水经内江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受到虎头岩阻挡,加上宝瓶口的壅堵,便从飞沙堰溢流至外江。


飞沙堰拦水进入宝瓶口 摄影 王雨


神奇之三在于宝瓶口与飞沙堰形成“闸堰连动”效果。宝瓶口在飞沙堰下游不远,窄而深。内江洪水通过宝瓶口时,水位抬升。由于飞沙堰非常宽,当水位抬升一点时,飞沙堰的溢洪量就会增加很多。所以宝瓶口的壅水就加大了飞沙堰的泄洪和排沙效果,也大大减少了进入宝瓶口下游的洪水。这时,宝瓶口不仅起到引水的作用,而且起到了节制闸的作用。


宝瓶口 摄影 王雨


都江堰作为一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成就,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一部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文化宝典。它不仅是技术上的奇迹,更是水文化的瑰宝。这种文化不仅体现在都江堰本身的建筑和工程上,更渗透到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中。

安澜桥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 摄影 王雨


都江堰水文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李冰父子在修建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遵循“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原则,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指导意义,也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启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趋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朦胧薄雾中的都江堰 摄影 王雨


都江堰水文化还包括丰富的民间传说和祭祀活动。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传说,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表达了人们对都江堰的敬畏和感激。清明放水节等祭祀活动,则成为都江堰水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据介绍,都江堰作为四川省的关键水利枢纽,其在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水利事业发展的典范。通过引入先进科技和管理模式,都江堰在防洪安全、灌溉效率提升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成效显著。此外,都江堰水利工程通过强化农田水利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措施,灌区内的农村地区实现了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及治理有效的目标。

外江闸 摄影 王雨


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没有天府之国,没有这项水利奇迹,就没有天府粮仓,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都江堰灌区仅占四川省不到1/20的土地,却提供了四川省1/4的有效灌面和粮食产能,养育了四川省1/3的人口,并贡献了四川省近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了四川省内经济总量最大、活力最强的成都“主干”和环成都经济圈,为四川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生态保护提供了持续、可靠的水安全保障,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供稿 | 中心宣传办公室
值班编辑 | 李晓
校对 | 周滎鸿
审核 | 岳耀先



视界都江堰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官方平台。你视界里的都江堰,就是世界都江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