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公布了新修订的《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水利部令第56号,以下简称《办法》)。现解读如下。
一
《办法》修订的背景
砂石是河床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事关长江河势稳定和防洪、通航、生态安全。2003年水利部令第19号发布《办法》,《办法》实施20多年来,长江河道采砂管理不断加强,采砂秩序稳定向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部署,2021年长江保护法颁布施行,2023年国务院令第764号对《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部分条款作出修改,进一步完善加强长江河道采砂全过程监管、严格采砂船舶管理、强化非法采砂法律责任等规定。近年来水利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河道采砂管理的政策措施,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沿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取得良好成效。修订《办法》,是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和《条例》、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践经验巩固提升为制度规定的重要举措,对于强化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制度建设,保障长江防洪、通航和生态安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办法》修订的主要思路
《办法》修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根据长江保护法和《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要求,结合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实际,重点围绕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加强长江河道采砂审批管理、长江河道采砂活动监管、采砂船舶管理、疏浚砂综合利用管理、长江河道采砂执法能力建设等内容进行修订完善。
三
《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修订后的《办法》共二十九条,主要包括《办法》制定目的、适用范围、总体原则、采砂规划制度、可行性论证报告制度、采砂许可审批程序、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等内容。《办法》重点围绕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长江河道采砂管理。
一是进一步强调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行保护优先。落实长江保护法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在《办法》中明确规定,长江采砂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总量控制、有序开采、严格管理的原则。
二是进一步规范长江河道采砂许可审批规定。根据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践经验以及《河道采砂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管理技术规范》,《办法》对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进行细化,进一步严格开展长江河道采砂可行性论证要求。同时,进一步规范审批管理,优化长江河道采砂申请和审批程序,相应明确了不符合长江采砂规划可采区及可采期要求、不符合年度采砂控制总量、不符合采砂设备功率要求、不符合采砂船只数量要求、采砂船舶及船员不符合要求、采砂设备及人员不符合要求、有采砂失信行为或不良记录尚未修复等7种不予批准采砂的情形。
三是进一步完善长江河道采砂监督检查要求。根据长江河道采砂管理需要,《办法》明确将执行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制度情况、疏浚砂综合利用情况等纳入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沿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内容。
四是进一步细化采砂船舶集中停放管理规定。根据《条例》对采砂船舶集中停放管理的要求,《办法》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集中停放的采砂船舶因修理、保养、采砂作业等正当理由确需离开指定地点,跨省级行政区移动的,应当经有管辖权的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确认;在省、直辖市内移动的,按相应省、直辖市有关规定执行。
五是进一步明确长江疏浚砂综合利用要求。为强化疏浚砂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规定,实施河道整治、航道整治等涉水工程建设或者维护性清淤疏浚项目所产生的砂石,需要上岸综合利用的,应当严格履行相关手续,纳入河道采砂监管。所利用砂石应当按照沿江省、直辖市的有关规定处置,不得擅自销售。禁止利用河道整治、航道整治、清淤疏浚等名义开展非法采砂活动。
六是进一步强化执法打击能力。根据长江保护法关于开展长江流域河道非法采砂联合执法工作的要求,《办法》规定,长江水利委员会应当指导沿江省、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省际边界长江采砂管理合作机制。长江水利委员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长江河道采砂执法能力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执法协调机制,依法开展联合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四
抓好《办法》贯彻落实
下一步,水利部将指导有关单位和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办法》,切实加强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制度衔接。指导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沿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梳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相关制度文件等,与《办法》进行衔接,及时修改细化有关管理措施和要求,进一步完善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制度体系。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指导相关部门认真执行长江河道采砂规划许可、总量控制、可行性论证报告等制度,依法依规进行采砂许可;加强疏浚砂综合利用管理;全面实行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制度;保持对非法采砂高压严打态势;强化部门间、地区间协作配合,形成长江河道采砂齐抓共管合力。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指导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沿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交流,全面把握《办法》各项管理要求,利用报刊、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向社会宣贯《办法》,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宣传效果,为《办法》贯彻实施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