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的公园城市:都江堰年供水76.4亿方,四川不息的“能量环”

文摘   2025-01-23 11:21   四川  

2280余岁的都江堰

仍在不遗余力造福一方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都江堰水利风景区全年

已累计接待游客780万人次

同比增加12.6%

都江堰的千秋功绩不只带来经济效益

还有优良的生态环境

☀️☀️☀️


鱼嘴分水,飞沙泄洪,宝瓶控量,都江堰因势利导而生,尽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成为中国式水文化的重要建设者和传承者。


全球经济高速发展通常伴随生态承压。围绕“双碳”目标建设良好生态,为惬意生活提供好水,是惠及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都江堰持续“进化”的核心目标。


14.3亿方生态用水

泽被1.4万Km²的公园城市


从都江堰风景区到“公园城市”成都,都江堰以好水助力生态环境建设。

好风景源于好生态,2024年12月以来,赤嘴潜鸭,鸬鹚,白鹭,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候鸟类“入驻”都江堰景区,被这里的密集森林、优异空气、优质水域、充足食物吸引。



好生态必备好水质。据成都市都江堰生态环境局数据,2023年都江堰市江安河、走马河、徐堰河、黑石河、养马河5个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要求。

都江堰市的好生态在灌区并非独有,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后简称“都发中心”)成立以来,“灌区一体化“建设带来了“整体化、标准化”的水环境、水生态治理,1154.8万亩的庞大灌区雨露均沾,生态环境整体提升。

渠首引水至东风渠入毗河,都江堰的好水助力打造龙泉驿“一半生态一半城”的好风光。近年,“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频现东安湖,引人赞叹其水质之优良、生态之丰富。据了解,水生态是水螅体发育出水母体的必要因素,水质无污染是必要前提。随着都江堰引水东流,水螅体伴随好水质汇入东安湖,为桃花水母的出现奠定了“原生”基础。

据龙泉驿区生态环境局数据,龙泉驿已知分布国家一、二级野生动植物共计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二级保护鸟类30种、二级保护鱼类2种。良好的水域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为确保“好水”从源头到目的地,都江堰水利人夜以继日的勤恳与不断完善的措施缺一不可。

以东风渠管理处为例,2024年常态化开展水利保护巡查超1000次,监管涉水项目52个;联合郫都、新都、金牛、龙泉驿等区生态环境局多次开展应急演练;与成都市金牛区农业和水务、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签订“联合执法合作协议”,共同提升针对水事违法行为的参与度与执行力。

都江堰8大管理处遵循灌区“一盘棋”思路,近年通过常态化工作+针对性提升,持续升级灌区生态的保障力度,严把“生态关”,筑牢“水防线”。


图据:都江堰发布 马江川(摄)


数据显示,都江堰每年向成都市提供生态环境用水30亿方,在枯水期也达11亿方,保证了不低于60方/秒的生态流量。东安湖、兴隆湖、白鹭湾湿地公园等生态带傍水而生,为成都市编织出高达1.2km/k㎡河网密度,约为全省(0.24km/k㎡)5倍,在“千河之省”也属拔尖水平。《成都鸟类名录2023版》显示,与2021年相比,成都新增51种鸟类记录。

2024年都江堰灌区生态供水14.3亿方,遵循“一盘棋”思路“好水”自渠首顺流而下,为全省绘制出水利赋能生态的生动景象。


22.1亿方生活用水

滋养2800万人的生活之都


随着持续扩灌,都江堰灌区面积从五六十万亩增长为1154.8万亩,覆盖8市41县,肩负2800万人的用水重任。从吸引全球游客,助力天府之国生活之都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都江堰的惠及面已超越灌区范围。

今年夏季,四川平均气温、高温日数、日照时数、极端气温创下多个全省历史新高,而平均降水日仅为12.1天,比往年同期少4.5天,全省急需“水冷”。

都发中心实施“夏送清凉”计划,各分渠紧密协作,三合堰向桤木河生态湿地公园补水200万方;通过强化支渠管理,2300万方水量流经大邑送去“清凉”;东风渠调配水量向洛带湿地公园、天府艺术公园等区域补水8500万方......东安湖清澈的湖水和金黄的沙滩成为孩童们的夏日乐园,锦城湖上皮划艇等水上项目成为消暑时尚,活水公园不断涌出的凉意伴随着欢声笑语。

都江堰以水为“墨”,在川蜀大地勾勒出一幅幅畅爽消暑、惬意生活的画卷。



2024年8月至9月初,都江堰累计供水超12亿方,为全省“水冷散热”,保障经济、生态、产业稳定运行,生活如常。

在枯水期提供充足水资源,都江堰早有准备。作为都江堰下游灌区的用水重要保障,2024年紫坪铺蓄水总量达9.98亿方。依托数字孪生系统精确监测上游来水量与灌区水量调配,都发中心在紫坪铺流量基础上,新增了灌区主要输水管控断面流量和省管水库蓄水等监测,以更智能、更精确的掌控力,持续提升水资源调配的科学性、合理性。

2024年8月,都江堰为灌区各水厂累计供水量达2.3亿方,为成都自来水六、七厂累计供水约1亿方,保障了公园城市的生态、生活用水需求。不仅如此,2024年都江堰灌区生活供水量达22.1亿方,约为223007个水立方游泳馆的总蓄水量。

除了在枯水期供水,都江堰在夏季电力高峰期还能发电。

经都江堰宝瓶口分流,入内江(蒲阳河)至人民渠渠首,再分流至人民渠干渠及青白江,水流分别汇入人民渠二期、一期电站,“激活”装机量4000千瓦、3000千瓦的水力发电。四川省人民渠水力发电有限公司2023-2024年度发电量分别为2580万千瓦时、2261千瓦时,满足3.11万个、2.72万个家庭的年度用电需求。

以点看面,都发中心管理的渠系电站达20家,总装机量超10万千瓦,理论发电量按75亿度/年估算,约等于777万人的年度用电总量。



为进一步提质增效,2024年11月,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电站运维中心正式投运,着手提升人员配置合理性、管理效率,改善设备老化等问题,灌区渠系电站迈入智能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全新发展阶段。

作为灌区生活用水、用电的重要保障,都江堰不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初衷”,近年持续建设装机容量不超过50兆瓦“绿色小水电站”,进一步打造生态友好、社会和谐、管理规范、经济合理的水电生态。

都发中心贯彻落实中央发展绿色小水电重要部署,根据水利部创建工作要求,将“绿色小水电站”的建设工作列入深入推进先行先试6大试点工作之一。2024年初,水利部公布的2023年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名单,都发中心管理的三合堰水电站、银河水电站上榜。

都江堰再添“绿色名片”,都发中心围绕“双碳”目标积极部署,进一步打造“道法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生态。

现代都江堰

高质量发展的“能量环”


全面“进化”的都江堰,以川流不息的能量环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

李冰父子“深掏滩,低作堰”,妙用自然之力将水患巧变水利,“凿离堆、避沫水之害,开二江于成都之中,旱则引水灌溉,雨则杜塞水门”,自此蜀地富庶,成就“天府”美名。都江堰的水利智慧,尽用自然资源为人服务、变害为利,使得人、地、水和谐统一,成就天府之国之实。



今天的都江堰以4.6万公里河道组成灌区“血管网”向1154.8万亩灌区输送“养分”,数万处渠系建筑物及信息化设施构建现代化灌区“DNA”,借助数字孪生“眼睛”,完善布局无人机、定点摄像头、河长及湖长制“免疫系统”,与236万亿次/秒的云计算超级“大脑”相连,打造出一个智能高效、精准可靠的现代化都江堰,以川流不息的水利能量持续助力灌区高质量发展。

自成立以来,都发中心建立起“统一智慧、一体运行、统分结合、系统高效”的管理机制,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在助力农业、工业发展的同时,延续因势利导思路持续扩灌、提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融合自然之力与科技之力,放大水利能量,保持可持续输出。

2024年,都江堰灌区工业、农业、生活、生态供水量分别达0.69亿方、39.3亿方、22.1亿方、14.3亿方,共76.4亿方。

从全国粮食产量前十强省的“天府粮仓”基础,到“制造强省”新型工业化的高速推进,到成都“公园城市”、四川“千河之省”的优良生态,到8市41县2800万人的饮食起居,都离不开都江堰的“核芯驱动”。

近三年来,都江堰灌区累计投入21亿元,大力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维修养护、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500公里骨干水网、13处重要枢纽、4098处渠系建筑物和31个站点得到及时维修、改善,有效改善灌面92.9万亩......硬件设施焕然一新。

肩负都江堰的守护和开拓重任,都发中心持续为都江堰引入现代科技和管理,“更新驱动”。“软硬件”与时俱进的都江堰屹立时代“潮头”,比以往更具底气,越发从容。

都江堰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造福一方书写历史,以智能科技与现代化管理融入现代、筑底未来,生动诠释着当代版因势利导。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摇篮。《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曾说“知者乐水”。水至善至柔于无形,常被用以喻理、咏志,隐喻了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这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水文化之内核。

以独特水利智慧书写历史的都江堰,无疑是这一哲学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都江堰专场汇聚了国内外水利行业专家学者。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朱泽华以《都江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为题,从“因势利导,千古传承的生态治水之道”“水润天府,造福当代的生态治水之举”“继往开来,泽被后世的生态治水之思”三个方面作出报告,将都江堰古往今来的生态属性与文化属性推向全球。



线下,李冰诞辰纪念与清明放水已是都江堰常态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近年吸引了20多个国家驻华大使、领事等亲临现场。线上,都发中心以“视界都江堰”为核心,整合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媒体资源,搭建了全方位、多层次传播矩阵,持续提升都江堰知名度,远播中华水文化。



如今,都江堰每年以数十亿方稳定、科学、高效的品质好水,为天府之国带来惬意生活、优良生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助力经济发展,为“双碳”进程提供高质量水利模板,为当代高质量发展贡献可持续“能量环”。都发中心始终以身体力行传承发扬中华水文化,以融入智能科技和现代化管理持续输出高质量水利能量,以川流不息的好水续写都江堰不朽水利之功。


来源 | 四川要闻
值班编辑 | 李晓
校对 | 程小琴
审核 | 岳耀先



视界都江堰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官方平台。你视界里的都江堰,就是世界都江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