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制实习是西浦未来教育学院为学生们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打造的重点硕士学涯支持项目。学院相关负责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教育背景、个人兴趣爱好以及优势特长,为每一个有兴趣参与到实习中的学生提供定制化的、真实教育环境之下的项目体验。
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们在前期会辅助学生制定项目目标并让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院项目负责老师们在旁辅助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数字化教育融合式学习负责人张青老师谈到:“项目制将真实世界的案例引入到研究生课堂中,为学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也帮助他们掌握了迈入职场所需的关键能力。学生们既能够全面提升各项技能,还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积极应对挑战的态度,同时收获宝贵的成就感。”
今年,数字化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生李博文(上图)迈出了自己教育生涯的重要一步。通过学院的项目制实习实践项目,他走进了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为那里的孩子们开设了一堂特别的 STEM 延时班课程。课堂上,李博文运用自己对机器学习和编程的理解,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接触人工智能的世界,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科技的无穷好奇。李博文说:“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实习体验,更是让我坚定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
在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时,李博文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一是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趣味性,二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我希望能将新颖且实用的知识教给学生,激发学生们对科技的兴趣,”李博文说道,“虽然来上课的小学生们对scratch拖拽式编程有一定基础,但是对机器学习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完全不了解。”因此,他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特别调整了课程架构,把训练AI完成各种数据分类并用scratch实现动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我希望避开深奥的理论,将重点放在模型应用和可视化效果上,让孩子们能够轻松上手,通过实践感受编程的魅力。”
然而,实际授课过程中,李博文发现了一个先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那就是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孩子们做项目的过程中会出现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情况。”面临这样的挑战,他在授课中不断调整节奏,将大任务分解为更易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并让学生们建立“学习伙伴”关系,鼓励他们互相帮助。
培养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随着课程的推进,李博文欣喜地发现,孩子们不仅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极大兴趣,还在这种自由探索的教学氛围之下逐渐形成了批判性思维。
“我特别满意的是,经过一些教学环节后,孩子们不再只是单纯地模仿我的操作,他们会认真思考代码逻辑,对程序的改进提出自己的想法。”李博文说。孩子们的学习不停留于单纯地获取知识,而是主动理解与质疑,正是这种瞬间让他感到教学的价值所在。
打开孩子们面向未来科技的窗户
-
(李博文和小学生们在一起)
对孩子们来说,这堂STEM延时课就像是一扇打开未来世界的窗。“这次 STEM 延时班特别有趣!我们学会了用机器学习来训练自己的模型。”一个学生兴奋地分享他们的收获。“进入AI时代后,科技越来越神奇了。我很期待以后有更多这样的课程!”
这次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也得到了学校教师的高度评价。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陈校长反馈道:“李博文同学教授的这堂STEM延时班不仅让小学生们接触了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也让他们体验了AI的互动和预测能力。孩子们参与度很高,对AI的兴趣也大大提升了。”
作为李博文的项目指导老师的张青,同样对STEM延时班的最终成效予以了肯定。她介绍道,“在各国都在探索如何有效把人工智能融入到中小学的课堂中的浪潮下,李博文同学能够结合我提供的指导材料,认真思考我给出的几轮修改意见,并仔细推敲来提升自己的授课内容、完善教学细节,最终呈现了优秀的教学表现。”
对于李博文而言,这次项目制实习是一次自我成长的好机会。“最大的感悟是锻炼了自己的课程设计和现场授课能力,尤其是学院和老师给了我很多专业上的帮助。”他说,“张青老师向我推荐了非常适合小学生的机器学习授课网站,潘凯文学长也帮我调试设备并和我一起反思课程设计。这些支持和宝贵建议让我在教学技能和专业理解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这次实践也让李博文未来在数字化教育领域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少儿编程老师,这是我第一次教小学生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这次实习经历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对科技知识的热情,以及计算机教育对他们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作用。”他表示,这次教学实践让他坚信少儿编程事业是充满前景的,也更加坚定了他从事少儿编程教育的信心。
玉汝于成,
未来寄托在他们的奋斗上。
张青老师谈到,在数字化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与STEM 教育的融合。她希望数字化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在学习中注重思考与反思,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能力,在教育领域中扎实探索数字化技术教学应用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单位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成为变革的推动者。
在数字化教育与传统教学不断融合的浪潮下,像李博文这样的数字化教育专业学生,将在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期待着在未来,有更多像李博文这样的学生通过未来教育学院的项目制实习实践项目找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发展方向。
记者:潘凯文
撰稿:范偲宸
编辑、新媒体:金晓艳
监制:杨光宇、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