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编外人员,每天和体制内的人一起工作,心里会有落差感吗?

职场   2024-07-15 17:58   北京  

落差感肯定是有的,不过又能怎么样呢?确实差的主要还是在编制上。

茅盾文学奖作品《天行者》中,刘醒龙用了较长篇幅描写了一个山村小学的代课老师们之间的故事,其中也花了很多功夫刻画了大家想代课老师转正的迫切心理。

比如这所山村小学界岭小学中,获得转正的人有第一任外来代课老师张英才,他的舅舅是乡教育站站长。但是他转正,是因为他后来体会到民办老师的艰辛,给省报写了一篇以山村小学为背景的文章,引起教育部门关注,特批了一个转正名额。

第二任转正的外来代课老师是蓝飞。他被调到小学担任校长助理,趁校长外出学习之际,凭借着公章在手的便利私自填写了自己的资料上报转正。

同样是教学,大家对于转正的迫切性,自然无法言说而在里面也能看到,转正的人都调走了,而没法转正的,依然在大山里坚守。当然,这部作品主要写的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如今倒不至于存在这种情况。

但是对于编制内外的人来说,依然有着较强的鸿沟存在。

举个例子,同样是教育领域,一个高校招录的编制内职工和编外人员,虽说收入上差距不大,但是在福利待遇上却很难平等。比如编内的职工可以享受学校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入学便利,但编制外人员,则基本享受不到。

有的人称这是用工的双轨制,既市场轨道和计划轨道。纵然,这有一些方面是历史原因,但这也和编制总量控制有关。

对于编外员工来说,虽然有落差,但也不是说没有办法。比如通过考试想办法转正,也是一种可行的渠道。但受限于年龄、学历和专业,其实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很大的难度。

动画片《心灵奇旅 》中主人公被转正

落差感在哪里呢,在于觉得自己比编制内的人员强,但又没有编制;在于工作任务的过度饱和与彼此的不平衡。如果能无视落差感还好,但其中一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落差感来源于自己对于编制的执着。

如果对编制彻底无感,自己是编外员工,工作该自己干的就做,不该自己做的断然拒绝,也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和考虑后果。大不了“此处不留爷”,所以也就不存在这种落差了。

但倘若一直心有芥蒂,内心又始终有个编制梦,不如努力一把,让自己也到里面来。



更多知识、面试真题讲解,欢迎关注

结构化面试真题讲解合集

各地选调生面试真题讲解

人才引进真题讲解精选50篇

全国社区工作者面试真题精讲系列(一)

公务员考试相关知识解读

欢迎关注专栏

公务员考试:科学备考
         知识分享
    扫描二维码关注专栏
  各地人才引进真题精讲
   
    扫描二维码关注专栏
社区工作者面试真题
         知识分享
   扫描二维码关注专栏
   国考系统面试真题
         知识分享
    扫描二维码关注专栏
  河北定向选调面试真题精讲
   
        扫描二维码关注专栏
青海定向选调面试真题精讲
     扫描二维码关注专栏



结构化面试真题解读
提供公务员面试、结构化面试所需要的:1.真题和真题解读 2.命题预测 3.相关背景知识 4.其他评论文章。欢迎关注全网同名账户 @莺燕向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