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近五到十年内,从“钱途”到“前途”成为了一种新的路径选择。
在办公交流软件脉脉上,有一条帖子曾经在前一阵受到广泛关注。
贴主曾经是一个大厂程序员,年薪虽然不及百万,但也是高薪酬工作。在工作5年后,上岸家乡乡镇公务员。截至发帖时,已经在县城体制内工作3年了。
在帖子中,除了分享日常工作经验外,有网友来问了一个问题,这两个工作的对比。
贴主直白地说,乡镇科员,月薪四千块左右,五险一金都有,绩效不固定,一次几千块钱。文明单位奖励,一年大概不到1万块。
从年薪接近百万,到月薪回到四千块,前者是大厂程序猿,代表了“钱途”。后者是乡镇公务员,代表了“前途”。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对比。这些年就个人经验来说,我接触到的大厂考公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工作过在5年以内的年轻人,而鲜有大龄考生。
一者,年轻时作出选择的决定更容易。二者,年轻也意味着有更多精力来准备。当大厂积累了一笔资金,同时厌倦工作节奏,又面临在大城市很难扎根落户之后,很多人选择家乡更加稳定的工作,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
不少人对于这种从“钱途”到“前途”的方式非常青睐,认为前面几年负责赚钱,后面几年负责人生后半辈子的稳定,这样钱也拿到了,稳定也兼顾到了。这样来看,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考公的黄金周期,也恰恰在27-30岁之间,一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资本(同时也拿到了考公中要求的基层工作经验);二者,还没有成家或者还不面临养家糊口的压力,生活的负担和困扰相对较小。三者,在考公时同样具备年龄优势。
如果过了30岁,别说优势了,就算是自己也会焦虑。以目前的情况来看,35岁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年龄门槛,也就意味着在35岁之前,公务员考试是考一次少一次了。
如果一定要在“前途”和“钱途”中选一个,其实也很简单,看个人的当前需求。比如说很多同学有考部委的机会,但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同学,即便考上了,部委的低工资和留在北京的成本(房子、生活)都将成为窘迫的开始。那如果家境不好,我建议依然是选择从“钱途”到“前途”这一个路径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式。
更多知识、面试真题讲解,欢迎关注:
欢迎关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