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洪”心“大先生”:
在大地上写出优秀论文
科学家精神大家谈(十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研究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德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发起,联合全国百所高校研究生会共同主办“科学家精神大家谈”全国研究生网络接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示活动。
活动旨在构建全国高校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科学家精神大家谈”青年研究生宣讲平台建设,继承和弘扬各学科领域学术大师的科学家精神,积极引导青年研究生接力精神火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国家及区域战略发展大局,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科学家精神大家谈”活动将围绕科学家精神的形成过程、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这一核心命题,联合100余所高校研究生媒体共同参与活动,持续100余天网络接力,面向全国高校研究生讲述一个或多个本校本地的科学家事迹,通过讲述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攀高峰、团结协作、奖掖后学的动人故事,凝聚科技强国的思想共识。
今天,主题活动第十九期推文
让我们一起走进
南昌大学
听听黑脸“洪”心“大先生”
——洪一江教授的科创育人故事
人物简介
洪一江,男,南昌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24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教育部生物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井冈山专项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渔农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淡水珍珠养殖与育珠岗位科学家;江西省特种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西省水产动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省科技特派团(余干县和东乡区水产团)团长;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赣鄱“555”领军人才,江西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遗传学会理事;南昌大学“稻渔工程”团队负责人,南昌大学侨联主席,省侨联常委,“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先进个人;南昌大学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水产养殖专业负责人。
他是归侨侨眷,回到红土地钻研水产种业,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做班导,带实训,把“土”专业建成“火”专业,实现升学率和就业率双双提升。
他是金牌教练,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将乡村振兴与人才培养相融合,带领学生20年间跑了30多万公里,相继带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他是牵挂农民和农村的“大先生”,38年如一日,每年服务基层超80天,他带领“稻渔工程”团队集成创新推广了国内领先的6类13种典型“稻渔”模式,带领“珍蚌珍美”团队秉持“一水两治,一蚌两用”生态治水新理念,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指导做大做强50多家企业,合作企业年总产值近10亿元,帮扶超过5000人实现脱贫致富,将科技论文谱写于华夏大地,使绚烂青春绽放于民族枝头。
一、立德树人
专业教育与思想引领并行
科学家洪一江教授始终秉持“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言传身教、启智润心”的高尚追求,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第一线,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大学生,为水产养殖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在担任1991级生物学专业和1984级生物学专业班主任期间,洪一江教授始终坚持为学生们传递正能量,深入学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他经常深入宿舍与学生交谈,从学业到生活,再到人生规划,他事无巨细地给予建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学习观。他坚信,“土”专业也能焕发出“火”的热情,只要学生们找到自己所热爱的方向,专业的魅力便会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
作为国家卓越农林人才计划南昌大学水产养殖专业负责人,他在兢兢业业上好课的同时,还组织实训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他主讲的《细胞生物学》课程被评为江西省高校省级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学习资源。
洪一江教授还将红色元素融入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之中。他主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依托耕读教育这一创新实践模式,致力于育人的全方位发展,与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相辅相成,共同为新农科顶尖人才的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坚信,新时代下的卓越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区域经济的实践能力。
作为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负责人,洪教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先进的产业理念、技术资源融入教学,打造了“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卓有成效,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学率和就业率双双增长,30%的学生进入中科院或“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就业率达到100%。
在创新创业领域,洪一江教授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多项学科竞赛奖励。他始终以学生为本,用实践和成就证明了教育与思想引领并行的力量。
二、顶天立地
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并行
✦
•
✦
✦
✦
洪一江教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将浓浓爱国之情化为坚定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在心中高高飘扬,紧扣“国之大者”,激发奋斗力量、扬起实干风帆,以个人实际行动书写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洪一江教授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首席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1项,是江西省特种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他圆满完成了国家“948”引进先进技术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领域项目,并在江西省科技落地计划、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及其他省部级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科研成果包括研发并获批的国家水产新品种2个,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以及在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4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项,及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作为南昌大学“稻渔工程”团队的负责人,洪一江教授带领团队获得了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通过集成创新,推广了国内领先的6类13种典型“稻渔”模式,显著提升了江西省35家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年总产值近10亿元。他的工作帮助5000余人实现了脱贫致富,并在江西省革命老区井冈山、永新县等地开展了广泛的稻渔工程技术研发和推广,每年服务基层时间超过100天,开展了100余期相关养殖技术培训,培训了超过10000名技术推广人员与职业农民。洪教授创建的核心示范区覆盖10万余亩,辐射示范带动了100余万亩,实现了亩均增效50%以上,大幅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并有效帮助7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三、产教融合
乡村振兴与人才培养并行
洪一江教授坚守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依托产教融合项目具有对学生卓越能力培养的优势。洪一江团队与地方政府、企业广泛共建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构建了“教育引导、实践实训、成果孵化”的“沉浸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了“政策支持、平台支撑、项目驱动、竞赛拉动、校地(企)联动”的运行机制。
洪一江教授始终保持勇攀高峰的决心和韧性,始终秉持百折不挠、敢于直面困难的创新精神,攻克一个个难关,带团队、带技术奔赴田间地头、社会生产和企业需求一线,在项目攻关中拓宽教学与应用场景。这样的做法,人才培养效果明显,“稻渔工程-引领产业扶贫新时代”项目和“珍蚌珍美-生态治水新模式,乡村振兴新动力”项目分别获得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金奖,仅这2个项目团队就培养“四新”人才120余人。
洪一江教授还荣获江西省先进工作者、江西省首批“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第四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先后报道他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的典型事迹。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让我们以科学为媒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以理想为帆,以信念为桨
肩负时代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南开大学研究生会
下一段科学家故事,由你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
发起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
本期主办单位:南昌大学研究生会
本期承办单位:“南昌大学研究生”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