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优秀导师团队育德育人引领示范作用,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开展四川大学第十届“德渥群芳”优秀导师团队评选活动,“川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号将对部分获奖团队事迹进行展示,以充分展现导师团队育人成效,宣传一流研究生导师团队。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
放射化学教研室团队
团队简介
四川大学放射化学教研室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高层次放射化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迄今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放射化学优秀人才(包括赵宇亮、蒙大桥、叶国安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我国核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教研室迄今已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近千名放射化学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遍及我国主要核科学研究院和核科学企、事业单位,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国防科工局所属有关研究院所、核电公司等,以及全国各地的疾控中心、环境检测、辐射安全管理部门、医院(核医学科)等。放射化学教研室团队紧密围绕国家安全、核能和医用同位素发展等重大战略需要,主要进行核燃料循环化学、新型功能材料与放射化学分离、环境放射化学、放射性药物与标记化合物和锕系元素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团队以培养具有爱国主义、奉献精神、团结意识、崇高理想、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基础、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放射化学人才为目标,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建立和谐、开放、包容、独立、自由的学术文化,打造一流放射化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高地,更好地服务支撑国家战略。
PART1
立德树人,教育为本
立德树人,教育之本,乃国家发展之基石,民族兴盛之希望。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与灵魂的滋养。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导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引路人,更是道德的灯塔,照亮学生前行的方向。放射化学教研室老师们通过言传身教,将诚信、善良、勇敢、责任等美德融入日常科研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做事。在日常科研生活中,团队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有扎实的学识,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据不完全统计,自恢复高考(1977~2023),47年间,川大放化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47届~1200余名放化本科毕业生;41届~200余名研究生。绝大多数毕业生进入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环保部核与辐射监测站、马兰基地、中核和中广核下属核电站等核工业系统或与核相关的单位从事生产、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献身祖国的核科学事业。
PART2
激发潜能,鼓励创新
放化教研室老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未被发掘的潜能,导师的任务是通过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发现并释放这些潜能。同时,创造一个积极包容的环境,鼓励学生尝试新事物,发现并点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找到内在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因为热爱而学习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创造力将达到最高水平。放化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师生敢于冒险、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惧失败,树立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
PART3
开放合作,协同发展
科研开放合作,是科学进步的加速器,创新突破的催化剂。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单一团队难以独揽天下,唯有开放共享,携手并进,方能攀登科技高峰。科研开放合作,能够促进资源与智慧的汇聚,加速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它打破了学科界限,促进了跨学科融合,让创新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在合作中绽放。放化教研室始终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合作的力量,共同探索未知,破解科学技术难题,为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PART4
重视学生情感发展
导师的关怀,如同春风化雨,不仅滋养着学生的知识之树,更细心呵护着他们的情感花园与社交桥梁。在繁忙的学业之外,放化教研室的老师们总能敏锐察觉学生的情绪波动,耐心倾听,温柔引导,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被理解与支持的温暖。同时,团队老师还积极培养锻炼学生的社交技能,鼓励他们走出舒适区,勇于交流,学会倾听与表达。通过团队建设、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为未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坚实基础。
川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