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川大听讲座
NEWS TODAY
研学于心,集术于行。“我在川大听讲座”专栏旨为全校研究生提供一个集中获取全校范围内学术讲座信息的平台,通过统筹整合全校学术活动资源,每周定期收集各学院可面向全校研究生开放的学术讲座信息,并制作课表整合发布,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获取各类学术资源,提高学术素养和学术交流水平,促进学科交叉研究发展。
本周(10月28日-11月3日)将有10场讲座,涉及中华经典、电影影视、民俗复兴、运动景观、软件研发、人文文化、土地渗透等话题,欢迎所有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
一周讲座预览
10.28 / 周一
梁晓虹:中华经典与俗文化讲座系列——则天文字在日本的传播
举办单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举办时间:2024年10月28日(周一)15:00-17:00
主讲嘉宾信息:梁晓虹,日本南山大学综合政策学部名誉教授、立命馆大学白川静纪念东阳文化文字研究所客员研究员、韩国高丽大藏经研究所海外理事、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中心兼职研究员。长期以来从事佛教与汉语史研究。至今已在各类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并出版《佛教词语的构造与汉语词汇的发展》《佛教与汉语史研究-以日本资料为中心》《日本古写本单经音义与汉字研究》《日本汉字资料研究-日本佛经音义》《日本“无穷会本系”<大般若经音义>研究-以汉字为中心》等学术专著。
讲座简介:则天文字指武则天所造汉字。尽管字数并不多(17个),流传时间也不长,但这一历史话题,却持续了千年以上,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写本学、佛教学和汉字学等诸领域。则天文字自产生起即随大唐文化流传至日本。唐朝因政治原因,则天所制字随着武周时代(690-705年)的结束而被废止,但日本却不受此影响,不仅全盘接受,且流传很快,很广。除多见于古写本(尤其是古写经)外,近年来考古学家还在出土文物(特别是墨书土器)中发现有则天文字的踪迹。直至今日,则天文字“”还多被用作人名、寺名等。本讲座即围绕则天文字在日本传播这一话题展开。
举办方式:线下
面向群体: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526会议室
讲座面向群体开放名额:不限
讲座报名参与方式:无需报名
10.28 / 周一
陈晓春:故事原理与韩国电影叙事特征
举办单位:文学与新闻学院
举办时间:2024年10月28日(周一)19:20-21:00
主讲嘉宾信息:陈晓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编剧、制片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欧洲文学、影视编剧、影视制片等,著作有《电视剧理论与创作技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电视剧制片管理:从项目策划到市场营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编剧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年)《编剧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2年)《影视制片:从项目策划到市场营销》(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等,参与过上百部影视剧的策划与运营,参与创作的电视剧包括《茶马古道》、《夜深沉》《樱桃》《尖刀出鞘》《国家行动》《傻根进城》等。
讲座简介:本影视剧就是用影像来讲故事。什么是故事?故事是怎样形成的?怎么判断一个故事的好坏?故事的品质是由什么决定的?什么在叫故事核?什么叫戏魂?什么叫原型故事?什么叫故事原型?故事有哪些基本模式?本讲以电影叙事的三幕剧结构,从《太极旗飘扬》《首尔之春》和金基德电影看韩国电影的叙事特征。
举办方式:线下
面向群体: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江安校区一教B301
讲座面向群体开放名额:不限
讲座报名参与方式:无需报名
10.29 / 周二
吴屹影:Potassium-based Batteries: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举办单位:化学工程学院
举办时间:2024年10月29日(周二)13:30-15:30
主讲嘉宾信息:吴屹影教授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了化学物理学士学位,并在2003年与Prof. Pedong Yang合作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随后,他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Prof. Galen D. Stucky实验室进行了博士后研究。2005年夏天,他加入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从2011年到2022年,他担任副教授,并从2014年起担任全职教授。从2022年起,他担任材料化学和界面的Endowed Chair。他自2013年至2024年担任ACS应用材料与界面的副主编,自2024年起担任ACS应用能源材料的副主编。他的研究小组专注于材料化学和界面合成,以实现能量转换和存储、通过电化学和化学合成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整合太阳能收集与能量存储。他获得了2008年NSF CAREER奖、2010年Controlled Release Society奖、2014年CAPA生物医学杰出教师奖、2015年富兰克林县委员会奖、2018年Midwest Energy News“40位40岁以下”奖、2019年Nano Research Top Ten奖和2019年ACS Akron奖。他的K-air电池发明获得了2014年DOE Cleantech奖。
讲座简介:对锂离子电池(LIBs)的严重依赖引起了对可持续开采和过渡金属(TM)开采的日益关注。开发锂以外的替代能源存储技术已成为全球能源研究组合中的重要部分。替代技术在塑造未来能源存储格局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电动汽车的电动出行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再到大规模固定式能量存储。钾基电池(PBBs)是锂离子电池的有前途的替代品,具有成本效益,使其成为不同应用的有力竞争者。本次演讲将讨论钾基电池的优势,特别是与锂相比,以及与其发展相关的挑战。此外,我们最近的挑战在钾电池中。此外,作为ACS应用能源材料的副主编,他将很乐意回答有关该期刊的任何问题,并鼓励研究人员考虑提交他们的前沿工作。
举办方式:线下
面向群体: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望江校区化工学院313会议室
讲座面向群体开放名额:不限
讲座报名参与方式:无需报名
10.29 / 周二
潘丹意:关于意大利当代“民俗复兴”的思考
举办单位:文学与新闻学院
举办时间:2024年10月 29日(周二)15:30-15:50
主讲嘉宾信息:潘丹意,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副校长兼遗产专业学院文化人类学教授/教研室主任,曾任重庆文理学院教授,现任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特聘专家,同时担任意大利文化人类学学会(SIAC)、国际博物馆理事会(ICOM)与意大利中国研究协会(AISC)成员,“遗产”丛书联合负责人,博洛尼亚Pàtron出版社“Antropologiamusei,paesaggi”丛书编辑委员会成员、佩鲁贾Morlacchi 出版社“ITACA-Itinerari diantropologia culturale”丛书编辑委员会成员、博洛尼亚 Pàtron 出版社“Proposte diStoria”丛书科学委员会成员等。研究兴趣包括人口学、移民、政治人类学、博物馆、语言和文化遗立尤其关注欧洲、巴西和中国的遗产化进程等。
讲座简介:本次讲座将呈现近20年来对民俗学团体及不同形式的复兴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研究领域仍可以(也必须)进行自我反思,以更新和完善自身。何为民俗学团体,它们是何种条件下在意大利进行传播?民俗学团体与其他重现历史的形式之间有什么关系?人类学研究如何有助于理解这些当代集体实践?复兴领域是新的节日形式的核心切入点,因此也是分析当代意大利社会和政治动态不可或缺的空间。
举办方式:线下
面向群体: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418会议室
讲座面向群体开放名额:不限
讲座报名参与方式:无需报名
10.29 / 周二
亚历山德拉·布罗科里尼:作为活态遗产的意大利传统节日变革、文化创造力、参与
举办单位:文学与新闻学院
举办时间:2024年10月29日(周二)15:50-16:10
主讲嘉宾信息:亚历山德拉·布罗科里尼,罗马萨皮恩扎大学社会与经济科学系副教授,教授文化人类学和文化遗产/领土人类学。自2016 年起担任意大利博物馆学与人类学遗产学会(SIMBDEA)主席。自2017年至2023 年,担任法国地中海人类科学之家科学委员会成员,并撰写多篇论文,内容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现象、狂欢节、身份政治、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人种博物馆、电子博物馆以及文化遗产的参与过程。
讲座简介:
本讲座旨在概述当代意大利的地方节庆现象,并对其在当今社会、政治和文化框架中的相关性进行推理。根据霍布斯鲍姆多年前提出的 “发明传统”的模式,意大利的节庆活动远非固守于古老的陈规陋习或在时间长河中一成不变的传统形式,而是正在经历着强烈的振兴和复兴,但同时也没有忘记它们植根于本土的历史。如今,这种复兴与 2003年教科文组织公约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式的要求不谋而合,并促使地方社区寻求新的国际影响力。尽管这些节日所代表的农牧世界已不复存在,但庆祝圣母玛利亚崇拜或守护神的天主教宗教节日和狂欢节等非宗教节日,如今已成为高度参与性、社会性现象,与社交媒体的虚拟广场以及旅游业和地方营销的实例联系在一起。
举办方式:线下
面向群体: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418会议室
讲座面向群体开放名额:不限
讲座报名参与方式:无需报名
10.29 / 周二
李菲:运动景观的自我生态学
举办单位:文学与新闻学院
举办时间:2024年10月29日(周二)16:10-16:30
主讲嘉宾信息:李菲,民族学和人类学博士,文化人类学家,罗马意大利文化部中央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成员,负责与社会群体、单一群体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护工作,同时担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员与意大利中部边缘官员保护协调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遗产人类学和景观人类学、地方知识、“民俗群体”和移民过程等。
讲座简介:该讲座反映了近十年来对文化遗产内外景观之间的研究。景观是一种对话和互动的遗产,蕴含在各种关系和脆弱的过程中。实地考察和当代研究展示了景观对人类、自然、农村、城市、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之间关系的影响。如今,保护和维护意大利景观的条件是什么?欧洲景观公约的适用情况如何?在意大利,遗产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讲座将从特拉西梅诺的经验谈起,对文化遗产部的一些项目加以分析。
举办方式:线下
面向群体: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418会议室
讲座面向群体开放名额:不限
讲座报名参与方式:无需报名
10.29 / 周二
贝尔纳·弗朗科:文学即知识:19世纪欧洲的文学、批评和科学
举办单位:文学与新闻学院
举办时间:2024年10月29日(周二)16:30-18:00
主讲嘉宾信息:贝尔纳·弗朗科,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巴黎索邦大学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士、曾担任索邦大学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系主任现为欧洲比较文学学会主席。加尼叶经典出版社“比较主义视野”系列丛书主编之一,《国际比较文化研究杂志》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兼任多个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浪漫主义、德法之间的文化转移、文学与美学关系等。
讲座简介:常识在虚构和现实之间建立了一个边界。虚构可以以小说为代表,小说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之间主要以情感故事为主。关于现实的论述一般以历史和科学为代表。因此,虚构与现实的边界一方面与《百科全书》中知识之树的表述(科学属于理性,历史属于记忆,诗歌属于想象)相等同,另一方面也与想象力和理性的对立相等同。德国唯心主义试图通过将批评和诗歌统一起来,重新建立人类能力(想象力和理性)之间的结合。然而,歌德(《亲和力》)、梅尔维尔(《玛迪》)和福楼拜(《布瓦尔和佩库歌》)等小说家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试图将诗歌和科学话语统一在一个文学项目中,使知识成为小说的主要目的。从歌德的普遍主义理想到福楼拜对人类求知欲的讽刺,三部水说以不同的方式质疑了小说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引出了这样问题:人类知识的哪一部分只能属于文学?
举办方式:线下
面向群体: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311会议室
讲座面向群体开放名额:不限
讲座报名参与方式:无需报名
10.31 / 周四
李文强:机电系统辅助创新设计软件研发与应用
举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举办时间:2024年10月31日(周四)9:30-11:00
主讲嘉宾信息:李文强,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科技委先进制造学部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天府青城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机电系统创新设计与优化研究,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和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授权美国专利9项,中国发明专利85项,主编和参编专著/教材6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讲座简介:目前的CAD/CAE软件虽能有效支持机电产品详细设计过程,但却无法支持概念设计阶段的创新构思活动。本报告围绕人机联合认知的产品概念创新设计过程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介绍基于认知规律的人机联合创新设计思维模型和设计信息表达模型,统一结构化的产品概念创新设计过程模型和方法体系,支持产品概念创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产品概念创新设计软件CAIP2.0系统研究进展。
举办方式:线下
面向群体: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望江校区机械工程学院323学术报告厅
讲座面向群体开放名额:不限
讲座报名参与方式:无需报名
11.1 / 周五
史蒂文·托托西·泽佩内克:数字人文与当今文学文化研究
举办单位:文学与新闻学院
举办时间:2024年11月1日(周五)14:00-16:30
主讲嘉宾信息:史蒂文·托托西·泽佩内克,教育部高层次人才,现任四川大学高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媒体与传播研究,包括后殖民研究、移民与少数民族研究、女性主义与性别研究、电影与文学、数字人文、读者与受众研究等方面。1998年到2016年间,担任《比较文学与文化》(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AHC索引)的创始编辑,1984年至2016年曾在阿尔伯达大学、普渡大学、哈勒-维滕贝格大学及东北大学任教。截至目前已出版6部独立专著,253篇文章、书目、书评和研究资源,以及35本担任主编或客座编辑的学术期刊,这些作品部分已被译为汉语、法语、德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马其顿语、马拉他语、波兰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
讲座简介:继2013年出版的《数字人文学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的中介性研究》一书以及2017年发表的《论当今人文学科中比较文学及其邻近领域的状况》一文的讨论之后,史蒂文·托托西介绍了数字人文学科的最新发展。他关注到在文学研究中使用“大数据”和“数据科学”的发展,以及在全球背景下网络出版学术成果的发展。“数字”在人文领域出现得相对较晚,与科学、医学和其他专业领域相比,它仍在苦苦挣扎。史蒂文·托托西认为,为了使文学研究成为与社会相关的研究领域,必须进一步发展数字学科领域。
举办方式:线下
面向群体: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526会议室
讲座面向群体开放名额:不限
讲座报名参与方式:无需报名
11.1 / 周五
陈群:土的渗透和渗透破坏特性研究进展
举办单位:水利水电学院
举办时间:2024年11月1日(周五)19:00-21:00
主讲嘉宾信息:陈群,女,汉族,生于1972年1月,重庆云阳人,博士,现为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岩土与地下工程系主任,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岩土结构所所长。兼任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分会理事;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土力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得“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认定。负责完成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项目以及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项目各一项。负责委托项目30余项,参加大型试验和计算科研项目20余项,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检索10余篇,EI检索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类)、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各1项。
讲座简介:为实现“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引导研究生更早、更快、更好地适应科研生活,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特举办科研学术大讲堂系列活动。本次的学术大讲堂特邀陈群老师进行交流分享,旨在让研究生了解当下土的渗流特性及渗透破坏研究的新进展,帮助学生们了解当前岩土工程中的前沿热点研究方向,启发学生们的科研灵感并拓展学生们的学术眼界。如果你对土体的渗透破坏特性感兴趣,欢迎前来交流学习!
举办方式:线下
面向群体: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望江校区水电大楼A331
讲座面向群体开放名额:不限
讲座报名参与方式:无需报名
以上就是「我在川大听讲座」
带来的本周讲座信息整理
期待同学们踊跃参与!
“我在川大听讲座”系列专栏简介
为提供更加及时、全面的学术活动信息,服务更多有需求的川大学子,四川大学研究生会学术交流服务中心依托“川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号统筹整合各学院可面向全校开放的学术讲座,发布“我在川大听讲座”系列专栏推送。
川大研究生
信息来源:四川大学研究生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编辑:杜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