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研究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德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发起,联合全国百所高校研究生会共同主办“科学家精神大家谈”全国研究生网络接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示活动。
活动旨在构建全国高校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科学家精神大家谈”青年研究生宣讲平台建设,继承和弘扬各学科领域学术大师的科学家精神,积极引导青年研究生接力精神火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国家及区域战略发展大局,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科学家精神大家谈”活动将围绕科学家精神的形成过程、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这一核心命题,联合100余所高校研究生媒体共同参与活动,持续100余天网络接力,面向全国高校研究生讲述一个或多个本校本地的科学家事迹,通过讲述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攀高峰、团结协作、奖掖后学的动人故事,凝聚科技强国的思想共识。
今天,主题活动第三十六期推文
让我们一起走进
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
华南农业大学
聆听科学家们在这片土地上的育人故事
感受他们在科研与教育中的不懈追求
卢永根院士
卢永根同志,广东花都人。1953年8月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并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华南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第二届、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生物学部副主任,中共广东省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荣获“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南粤楷模”“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侨界杰出人物”等荣誉和称号,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学高德馨、治学严谨的科研巨匠
“不赶浪头、不随风倒,有三分事实作三分结论。”这是卢永根的科研信条。卢永根对待科研非常严谨,坚持实事求是,提倡独立思考,注重实地考察。作为一名优秀的农业科学家,他一直把农民的温饱放在心上,如何保护好稻种资源并用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是他毕生科研的命题。
作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教授的学生,卢永根继承了导师的科学精神,专注于水稻遗传育种的研究。从1961年开始,他跟随导师走遍全国稻区,实地考察水稻的生长情况。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研究探索,卢永根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绩。他的研究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系统揭示了中国栽培稻的起源,首次构建了我国三个野生稻种的粗线期核型,证实了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他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中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与学生一道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学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在半个多世纪来,卢永根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带领学科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在他坚守下,学校现已成为拥有上万份水稻种质资源的重要基地,是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和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献身教育、潜心育人的学术园丁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1983年,卢永根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开启了长达12年的校长生涯,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任期间,他求贤若渴,四处罗致人才,为国家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不仅在学术上精益求精,更在人才培养上不遗余力,培养出一大批现代农业领域的杰出人才。
1987年前后,华南农业大学面临人才断层的严峻挑战。为给有能力有作为的年轻人拓展发展空间,卢永根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以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人才培养新策略。他亲自审阅每一位参与职称评定的老师的档案,通过深入的谈话考察他们的品质,并召开述职会,组织系、校两级学术委员会不记名投票,同时寄到校外进行专家评审。这一举措,3人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5人从教员或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年龄最小的当时才29岁。如今,这8位当年晋升的年轻学者已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
除了煞费心思招贤纳士,卢永根还在生活上关爱和支持人才,给予很多学生资助。曾有一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赴香港大学进修,卢永根同志主动借款1500元,并赠予行李箱和新西服,鼓励其学成归来报效国家。在当时,1500元是一笔巨款,卢永根同志的慷慨之举深深感动了这位学生。
鞠躬尽瘁农业事,死而后已稻花香。卢永根在高等农业教育第一线勤奋耕耘、立德树人,为国家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带出了一大批现代农业人才。如今,那些当年受到卢永根关爱和提携的青年才俊,已经纷纷成长为农业科学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布衣院士
2017年3月21日,卢永根、徐雪宾夫妇二人签字捐赠880余万元
“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对待身后财产,卢永根脱口而出一个“捐”字,与他心照不宣的妻子,回应坚定不移的一个“好”字。“捐出毕生积蓄,只为后学有成”,这是卢永根对教育的深情告白,也是他对国家的深情寄托。2017年3月,他和夫人徐雪宾将祖传的昂贵商铺赠予罗洞小学,毕生积蓄880余万元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及优秀青年教师、资助学校邀请国内外农业领域著名科学家来校讲座,进一步推动农业教育的发展和创新。这是当时华南农业大学建校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880余万元,这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一份对教育事业无尽的忠诚。患病期间,卢永根亲手签订了遗体捐赠志愿书,将此看作最后的科普工作,不仅体现了卢永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更是他作为一名彻底唯物主义者的最后坚守和信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最后贡献。
在卢永根办公桌上的一个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他用来自勉的四个“一点”: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这是卢永根一生的写照。他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恭俭,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农业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体现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献出一切的坚定信念和家国情怀。
卢永根艰苦朴素、为助教励学无私奉献,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勤俭质朴,是一位情操高尚的师德模范,被誉为“布衣院士”。
“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卢永根的一生,充满了爱国情、报国志。他,是那位在稻田里弯腰的身影,是那位在讲台上慷慨激昂的师者,是那位在科研路上永不止步的探索者。卢永根,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什么是无私的热爱。如同稻田中的璀璨火花,照亮了后人前进的道路。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让我们以科学为媒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以理想为帆,以信念为桨
肩负时代重任
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天津大学研究生会
下一段科学家故事,由你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
发起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
本期主办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会
本期承办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