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对航运业来说可谓是一次重创,对航运人钱立武来说,其影响也不可谓不深远。才入行的他在此之前曾亲眼见证了这个行业的高光,但不久便同这个行业一起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在这个过程,有些人失去了希望退出了,但也有些人始终心怀梦想,全力坚守。钱立武就是其中一个。但其本人也坦言,所谓的方向、目标也并非始终清晰鲜明,很多时候也只是与一群优秀的人,在迷雾似的人生大海里航行。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百年企业克拉克森最年轻的董事,钱立武又有哪些独特体验,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钱立武,中欧FMBA2017级校友
克拉克森(香港)有限公司
上海代表处董事、副总经理
风还是鱼,在古老行业磨炼人生洞察力
一提起航运,也许很多人马上就会联想起吹着海风、踏着海浪,还有在碧波浩渺中航行的巨轮,是的,自从研究生毕业以来,我便一直与航运打交道。事实上,现实中的航运行业并不浪漫、充满诗意,反而是一个拥有诸多细分领域、产业链极其长、专业度极其高、结构相当复杂的产业。如果用业内人来形容的话,航运首先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行业,有句话这样讲“风越大鱼越贵”,面对风险,有的人只看到风,但有的人就看到了鱼,这里就有很大的学问。其次航运是一个贵族行业。虽然其总体资产规模不大,大概在1.6万亿美金,也就是十几万亿人民币,但参与其中的公司规模都不小,我们经常听到的“希腊船王”“挪威船王”,其身家都相当了得。当然即使并非顶级船王,真正参与到这个游戏里的,基本也需要几个小目标的规模,因此航运是一个重资产行业。但另一方面,航运又是一个兼具α和β,且β比重较大的行业,极容易受到行业大势的影响。所以对这个行业来说,专业经营非常重要。我们常常说,航运需要大师,这个大师的意义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看到风”还是“看到鱼”,如何把握那个时机,这有时甚至是一个哲学问题。因此从事航运的人必须理性与感性兼备。理性思维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市场、分析市场,然后进行各种决策,感性思维则用来帮助我们作细分,从而与其他团队构建起一个长期战略的合作。
和许多人不同的是,10多年来我一直在同一家公司服务,至今仍保有新鲜感。这一方面源于上述提到的行业本身对于我个人的磨炼,另一方面也源于公司本身拥有的历史厚重感,170年的漫长岁月使之几乎经历了整个航运周期的起起伏伏,而成功穿越周期又让它历久弥新,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至今仍在这个行业的诸多领域占据前沿位置。例如绿色航运、碳交易,我们便是最早那批 “吃螃蟹的人” 。这让我得以与时代同频共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深刻地感受到环境对于个人成长的价值,有时重要的并非你是谁,而是你和谁在一起。通过观察你身边的人,跟他们学习他们的做法,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也能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
韬光养晦,在危机中“广积粮”厚积薄发
对于我个人来说,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一件影响极深的事件。就在那年的5分月份波罗地海干散货指数曾触及12, 000 点的高峰。是什么概念?意味着一艘 20 万吨级的船租要达到20万美金/天。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运一船铁矿石从巴西到中国,光运费就要一个多亿人民币。但到了当年9月,该指数却从近 12, 000 点跌到 600 多点。这已不是腰斩,是斩到只剩一个脚趾头了。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金融,或者说是杠杆的力量,我们不能只从航运看航运。
回顾08年以来的航运业,我们曾经历过历史最低谷的2016年,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一度突破200点,之后缓慢向上爬升,到了2019年实现复苏。但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的疫情又打乱了整个行业的节奏。尽管时至今日,整个市场行情已在向好发展,但复盘过往的10多年,有一些曾在这个行业奋斗过的团队和个人最终无奈离场,他们中或是没有资金储备捱过最难的2016,或是本身已对这个行业失望了。而正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我选择来中欧读书,只因我心中仍有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英国著名的航运经济学家马丁•斯托普福德。正是受到他的著作启发,让我认识到我的价值。我见证过高峰,同时经历过低谷。我知道低谷是什么样子,而当我能清醒地看到自己在底部时,恰恰机会就在这里。就是从那时起,我决心重新出发,就好像一个船队行将远航前,需要准备好充足的燃料和补给、配备最勇敢、技术最高超的船员一样,我也要用一流的知识武装好自己,一方面让自己在现实的惊涛骇浪中有沉着应对的底气,另一方面当市场重新来临之时,我能更好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求学中欧,
突破原有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觉得中欧金融MBA适合我的地方是它比MBA多了几分成熟,又比EMBA 多了几分激情。将金融和航运结合在一起一直是我求学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FMBA涉及到的管理学知识又可以跟我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所以我一直认为中欧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从更高的维度、更深刻的角度去认识市场,包括航运市场、宏观金融市场等。其次是对经营和管理有一个更成熟的认知,结合理论知识通过一些案例更好地把握。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能够更好地认识我自己。通过一定程度上地剖析和观察,我重新发现了自己,挖掘到了连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另一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体验。通过学习让我感知到,原来人的潜力是不设限的,当我们真正打开自己会发现,原来我们可以做的,比我们预设和想象的多很多。当然,这个发现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如把自己当作一个箱体。怎么样把自己做好?就是要让自己一直保持在箱体的顶部,然后突破这个箱体,找到另一个更大的箱体,继续提升自己。在我看来,求学中欧就是突破原有箱体,进入更高箱体的过程。
此外,来中欧读书还让我养成了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阅读教授和同学推荐的书,让我更加知道怎么去结识一些对的人,做对的事,走对的路。也许是身在航运行业的关系,我对人际交流有一种天生的情愫。这是因为航运归根结底是一个靠团队协作维持的行业,而用这个角度观察我的中欧同学也让我对我们这个集体的未来充满信心。为何这么说?只因为我发现我的同学们不仅个个活力充沛、专业能力在线,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似乎有一种永动力,促使他们即使很成功仍不肯停歇,想要不断往前冲。这让我这个身处疫情阴霾下的航运人备受鼓舞,感觉只要各行各业还有这些人在,激情还在,希望还在。
从心出发,“know yourself”
业余时间我喜欢打高尔夫。打球是一个非常好的释放压力的方式。一场球大概四个多小时,当你完全投入其中时,也就意味着你已将其他事暂抛脑后,只专注于当下。这其实也是一个meditation冥想的过程,好像自己在跟自己对话。就好像我在打球的过程中,有时就会想到投资,甚至是人生。高尔夫和其他许多运动一样也讲究固守和激进。何时可以激进,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先保守地过渡一下,细品其中的奥秘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就好像我们的人生。即使像我这样已经工作了十多年的职场老鸟,事实上也是满腹的困惑和疑问。例如相比20多岁初出茅庐,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新与鲜、凡事都想跃跃欲试,到了30多岁后,我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困惑——是该继续拼搏,还是该停下来。用我的话来说,也就是应该再进一个新的箱体,还是 enjoy life,节奏慢一点,去享受人生、享受生活带来的不同经历和侧面?这其实是一个很折磨人的矛盾,就好像你身体里有两个小人打架,你的决定就取决于两个小人谁更厉害,谁打败了谁。但即使如此,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倾听自己的声音。
在很多年前,我曾到访过希腊的德尔斐。根据传说,众神之神宙斯想寻找世界的中心,于是就从世界的两端各放出一只鹰,两只鹰相会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就在德尔斐。因此自古以来德尔斐就是个神圣的地方,大战前夕人们会来到这里卜知未来。所以当我来到这里时,看到一个箴言写着“know yourself”,其带来的触动不亚于感知到一种不可测的天机。也许人生就是一个不停循环进阶的过程,我们不知道未来环境会怎样变,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会怎样变,但有一点永远不会变,就是“know yourself”。所以,回归到职场人生,这一刻我还想再拼一拼,通过金融赋能产业在这个行业里面最终留下自己的印记。
尾声
航海从来就是一个不乏浪漫和冒险精神的词,就历史而言,航海开辟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时代,就文化而言,航海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例如美国小说《白鲸》不仅是星巴克这个咖啡品牌的由来,更是乔布斯钟爱的作品之一。航海的核心意义在于与大海搏斗,但归根结底又何尝不是与自己搏斗,在时代风起云涌中,我们应该更重视风还是鱼?在迷雾重重的风涛中,何时应该乘风破浪,何时该避风回港,何时又该重挂云帆?也许我们中的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办法弄懂弄通,但又如何?就像《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哪怕搏斗终生最终只收获一副鱼骨,又何尝不是一种圆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