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本书叫《第3选择》,号称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那究竟什么是第3选择呢?
看过动物世界就知道了,当斑马撞见老虎,就会发生斑马前面逃、老虎后面追的大战了。这里边只有2种选择,要么斑马成功逃脱,要么斑马被老虎吃掉。
有时候,我就在想,要是斑马和老虎能和平相处该多好呀!你看,这就是第3选择。
-
桌子上放着一个苹果,小明和小李都想吃,那该怎么办呢?
第1选择,小明吃掉苹果;
第2选择,小李吃掉苹果;
还有另外两种情况:
A-两人都别吃;B-一人一半分开吃。
那这是第3选择吗?
史蒂芬·柯维说:第3选择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它强调在冲突或对立的双方之间,寻找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选择其中一方的主张。
两人都别吃,没有解决问题;两人分开吃,勉强算解决问题,但需要双方妥协和退让,有人可能会不满意,有人可能不愿意分;再者,苹果可以分两半,但生活中很多难题没办法分两半解决。
第3选择一般具有创造性,双方都能皆大欢喜。
比如把一个苹果,换成2个橘子,一人一颗吃掉。还有一个小朋友奇思妙想,把苹果种到地里,等长出苹果,再一人一颗分着吃。
虽然想法很天真,但是在创造一种新的选择出来,不会伤害任何一方面的利益。
第3选择,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是创造。不是你打败我、我打败你,也不是彼此退让,而是双方一起协同、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局面。
02 4种创造思维
第一种创造思维,了解对方的需求。
小明和他女朋友两个人去野外露营,都非常的饿。其他食物都吃完了,就只剩一个肉包子。
两个人都眼瞅着包子,如果小明吃了,小明的女朋友就没得吃;小明的女朋友吃了,小明就没得吃。
把包子各分一半这是妥协的策略,不是第3选择。
但当你了解到小明的女朋友减肥不吃肉,分配就会迎刃而解,小明负责吃肉,小明的女朋友吃皮就好了。
这样双方都能吃到自己满意的部分,即达到双赢。
-
第二种创造思维,提供更多的选择。
和客户谈判的时候,经常会碰到砍价的情况,聪明的人都会说:“现在给的价格已经是最低了,坚决不能再降了。”
潜台词不就是告诉别人,爱买不买,不买拉倒。
读过《销售就是要玩转情商》就知道,如果换一种形式,这么说:“价格方面确实是最低了。但是没关系,我们还有其他的类型,功能差不多,价格也能优惠,要不咱们看看。”
多提供一种选择,彼此心里都舒服。说不定能从行的选择中,找到双方各自有利的选项成交。提供第三种选择,这也是双赢思维。
-
第三种创造思维,换赛道做增量。
一个老板碰到员工要求涨工资,如果单独这个员工涨了其他员工就不满意。如果不涨,这个员工极有可能会离职,这个该怎么办?
老板对员工说:“加薪问题不大,但是你要把这个项目做起来,我可以从这个项目中单独给你分红、给提成。”
创造了新的增量奖励,既满足了员工的加薪诉求,又给公司留住了人才,同时也给企业创造了价值。
如果在有限的存量当中,资源没办法获得有效的分配时,还不如创造新的增量,达到一种共赢的状态。
-
第四种创造思维,以退为进。
三国时期,诸葛亮别出心裁的唱了一出空城计,马上让司马懿放弃了攻城。
为什么诸葛亮胆子这么大?
很多人会说司马懿生性多疑,打仗比较谨慎,所以不愿意冒险。其实是诸葛亮精准的揣摩到了司马懿的最优选择。
曹操能让司马懿掌握兵权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诸葛亮这个强大的对手还存在。如果诸葛亮兵败了,那司马懿也就到解甲归田的时候了,可司马懿还不想交出兵权。
适当的进行退步,不代表自己不行,但却一直可以掌握主动权。
当诸葛亮抛出真假难辨的空城幌子时,司马懿也就顺势而为,让诸葛亮化解了当时的危机,营造了双赢的局面。
-
面对任何问题,大家都习惯用:
第1选择,也就是按照“我”的方式;
第2选择,就是按照“你”的方式来进行;
这两种选择的冲突点在于,无论谁的选择,另一方都会觉得牺牲或者退让。
史蒂芬·柯维说:每件事都存在第3选择,每个人都有3选择的能力。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路,第3选择不是“听你的”或者“听我的”,而是寻找“我们共同的方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