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很多道理,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前几年特别火的一个梗,大家不屑于听那些讲大道理的,都被归为“鸡汤”。
flomo创始人刘少楠说:“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中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只看到了信息,却没有将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就拿前几年的我来说,想看书,觉得这是天书,看了也没啥用;想学习,抱怨学习太难,学了记不住......其实真正反思一下,我们学过的东西,有多少是真正理解和去做了的。
学习不是只顾看、只顾听,而是做到真正内化、学以致用。
所以,不是道理没用 ,而是听道理的人觉得没用。
很多东西,不是它不好,不在于给的人,而在于用的人,能不能挖出有用价值,帮助自己。
-
但大多时候,我们都在抱怨问题,而没有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近我在《超级个体IP营》接触了很多想做副业的人,有一些人会主动摆出一些困难,挡在自己的面前。有的人是自己拯救自己,有的人是自己给自己当拦路石,这也许就是人与人行动力的差别。
个人发展专家古典说:“解决问题,比寻找答案更重要。”
如果你非要把一件事搞的明明白白、准备的充充分分,可能这件事永远都没答案,更行动不起来。每天早上起来,我们并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人生本就是一场未知的探险之旅。
如果提前都知道了探险的“险”, 可能也就没啥探索欲了,反而一路上的磕磕绊绊,更容易让我们产生难忘的经历,完成一些蜕变和成长。
所以,遇到问题是好事,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机会,提升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其实,我们成年人的社会,并不是真想要学习什么知识,我们倒逼自己学习、报课、参加社群,目的都是想让自己变优秀,让生活变美好,让事业变有成。
所以,一个对自己生活有帮助的学习方法很重要。
像古典老师推荐的ss卡片法,是将我们学过的知识用起来。比如在看书中,只需要把对自己最有感悟的地方记下来,联系自己的生活,然后实践落地。而不是觉得什么东西都好,都想掌握。古典老师说:“读书,不在于你看了多少,而在于你能带走多少。”
成长,不在于你想了多少 ,而在于你解决了多少问题,长出了多少能力。
每隔一段时间,把与自己当下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心得感悟,都给它钉住,先动手写个ss卡,存在自己的第二大脑,定期会估计。即使一段时间,只做到一个点,那也是真正的吸收和据为己有。
-
ss卡片方法:
第一步,【摘录原文】
先看书,把书上对自己比较有触动的观点、语言摘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第二步,【概念转述】
把摘录出来的这句话,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或者用3种表达逻辑转述一遍,①不是……而是(逻辑对立面);②过去常常……现在(时间对立面);③众所周知……但…(内外行的对立面);
第三步,【个人体验】
根据对原观点的触动和理解 ,再想想自己过去有哪一方面经验或者记忆跟这个观点相近,比如我过去踩过一个什么坑;有一个朋友怎么了;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通过把新知识与过去的旧知识、旧记忆进行勾连,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对自己有触动的观点。
第四步,【行动指引】
当……的时候,我要……,写一个前面这种局势的行动指引,帮助自己知行合一。只有把看过的知识、有触动的点,跟自己的将来联系起来,先在内心种下一颗行动的种子,后面才会学以致用,去实践。
通过这个写作方法,既可以帮助自己内化知识,也能实现自我疗愈,还能很好地帮助想写作的人开始写作。
成长的路,没有人会帮你,只有自我进化。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