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张家堡智能摇篮幼儿园以“健康身心、热爱生活”为课程理念,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和经验出发,以三审三议的主题活动为主,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辅,形成“家-园-社”三方合力助推的园本课程模式,将幼儿的学习与探索与生活紧密链接。
在主题《惊奇一线》的课程开展过程中,幼儿发现了彩绳编织的乐趣,随着教师的助推,一场关于“财商”的课程创生活动随之展开。
日常生活中的编织物丰富多彩,编织手法也五花八门。教师设计的《编织调查表》不仅拓宽了编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抓取到了幼儿关注点均聚焦在“打结”这一关键点上。
于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了“打平结”,区域活动也延伸了其他打结方法。幼儿的自主探索由此开始。
起先,大二班的女生们热衷于对着打结的图示去练习,男生们也跟着跃跃欲试,直到第一根八股辫“问世”,孩子们才看到了手链的雏形。当第一个小朋友骄傲地带着自己编的手链跑进跑出时,她收获了全班孩子艳羡的眼光,从此,编织区门庭若市。
教师思考:基于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编织类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符合“跳一跳、够得到”的难度,会让幼儿充满耐心与信心,不断挑战与学习。而充满兴趣的学习则会事半功倍。
随着展示区的各色手链越来越多,孩子们每到空闲时间就趴在柜子上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放学时还要爱不释手地摸摸。端午节的到来,催生了“售卖五彩手链”的巧妙主意。
教师思考:“劳动创造价值”这句对幼儿来说是很抽象的话语,在可能发生的简单交易中有了具体的形象,让幼儿懂得了努力工作会有回报的道理。
从大家讨论售卖手链的对话中,教师看到了课程创生的契机。教师首先初步整合幼儿的问题,接着带着孩子们展开了跳蚤市场的筹备工作。
端午节的临近,幼儿的跳蚤市场计划也越来越完善,各项事宜都在分组讨论中一一敲定。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依次确定了时间、地点、广告词,并制作了店铺招牌。
教师思考:契合幼儿的课程不在教师的预设中,而在幼儿的需求中。学会发现、整合幼儿的问题;利用“家-园-社”三方力量助推幼儿的探索,是幼儿园开展园本课程、班本课程的必要手段。
乘着毕业季的春风,“大二小铺”以六张桌子、六个收款码、六组人员(包括保管员、销售员、收银员)的规模,在幼儿园操场喜庆开业。保管员牢牢盯着商品,一步也不敢擅离职守;销售员扯着嗓子大声推销;收银员一一核对家长们支付成功的页面。孩子们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教师思考:幼儿是跳蚤市场活动的发起者,从小铺前期的各项准备到顺利开张,每个幼儿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负起责任,勇敢担当职责,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解决各类难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整理分析、归纳计算等能力,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那个周五,对于智能摇篮幼儿园大二班孩子们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天。他们拿着纸币,高兴地、骄傲地扑向爸爸妈妈,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劳动所得。
教师思考:主题课程的创生过程是幼儿获得最直观的认识、建构最直接的经验、参与最深度的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小小的创生课程中,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懂得在劳动中获得对应的价值;老师们也学习了如何敏锐地发现幼儿兴趣,引导“家-园-社”三方合力给予幼儿有力的助推与支持。
“财商”的课程创生活动,紧紧链接着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体验中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在制作、买卖商品中收获劳动所得,在小小的十元钱中获得自信和再出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