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气——小寒

文摘   2025-01-04 11:08   陕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节气含义

2025年小寒时间是15103231秒,腊月初六。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

 小寒·节气特点 

1. 气温显著下降。小寒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导致北半球的温度逐渐下降。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降至全年最低,因此小寒也被称为“数九寒天”。

2. 降水减少。小寒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但相对湿度较低,所以降水量普遍较少。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土地表面容易干燥,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3. 植物冬眠。随着气温的降低,许多植物逐渐进入冬眠状态。树木凋零,草地枯黄,大自然呈现出一片萧瑟的景象。

4.物候现象。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传统习俗

从小寒节气开始,人们就要忙着准备迎接新年了,正如农谚所说,“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故而小寒的民俗多与迎新年有关。

采购年货准备过年。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准备辞旧迎新过大年。远方的游子也期待着与家人团圆,忙活了一年,“回家”二字,才是漂泊的终点。

踏雪寻梅。梅花自小寒时初绽,此花的开放,也许是为了给蛰居的人们一个走出来的理由。探梅寻芳者日渐增多,若有瑞雪相衬,更添赏心悦目,风雅之致。寒冬腊梅,残雪金阳,成冬日一番奇趣景象。

冰戏。我国北方各省,入冬之后天寒地坼,冰期十分长久,人们在冰面厚实的地方,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时称为冰戏,也称冰嬉。《宋史》记载:“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西华门之西为西苑,榜曰西苑门,入门为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

吃腊八粥。小寒节气中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小寒之后不久的腊八节也是要喝腊八粥的,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可以驱赶寒意。

小寒·起居养生 

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小寒节气正值“三九天”,可以说是全年最冷的节气。因此,小寒的养生原则是敛藏精气、固本扶元,以“防寒补肾”为主。

早睡晚起,注意保暖。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提示我们冬天注意头部保暖的重要性。每晚坚持用温热水泡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既温肾补阳,又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饮食应以温补为主。民谚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说明小寒进补十分重要。此时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对人体的侵袭。

调畅情志慎忧思。小寒时节寒风凛冽,阴雪纷纷,易扰乱人体阳气。此时应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可以多听听音乐,多晒太阳,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为生活增添乐趣。

冬练三九。民谚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小寒节气适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力,有效预防感冒,同时使人精力充沛。习惯晨练的人们,适当推迟外出时间,尽量日出后锻炼。同时,做好御寒保暖,最好戴上帽子、手套等。

小寒·经典诗词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唐】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重九後风雨不止遂作小寒

【宋】陆游

夜长稚子添书课,霜近衰翁忆醉乡。

尽道吴中时节晚,菊花也有一枝黄。


望梅·小寒时节

【宋】柳永

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冽。信早梅、偏占阳和,向日处,凌晨数枝争发。时有香来,望明艳、遥知非雪。想玲珑嫩蕊,弄粉素英,旖旎清绝。

仙姿更谁并列。有幽光映水。疏影笼月。且大家、留倚阑干,对绿醑飞觥,锦笺吟阕。桃李繁华,奈彼此、芬芳俱别。等和羹待用,休把翠条漫折。

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

【宋】黄庭坚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

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後山。

小寒·民间谚语

小寒大寒,准备过年。

腊七腊八,出门冻煞。

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

腊月三场白,家家都有麦。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来源:图片、文字内容均来源于网络。


未央教育
发布各类教育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