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阴盛,避寒、养阳是重点,介绍一个简便易行的扶阳之法
健康
健康医疗
2024-12-21 08:01
上海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阴气最盛的时候,同时也是阳气开始生长的时候。“冬至一阳生”,进入冬至后,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复生。因此,冬至后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应注意避寒,适当进行补阳、养阳。
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南方冬至多选择鸡、鸭等甘温清补之品,有吃汤圆的习俗,北方多选择牛肉、羊肉等大温大热之品,有吃饺子的习俗。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不论是什么习俗,均表达了百姓对团圆、健康的期盼。除了食疗,冬至后艾灸也是很好的养生之法。《扁鹊新书》曰“扶阳之法,艾灼第一”。在冬至后艾灸又称作“三九灸”,结合艾草的药性与灸的温热之性,艾灸能培补阳气、温通经脉、理气和血、调和阴阳、驱寒除湿,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强抗病能力,达到调理、预防疾病的目的。冬季寒冷,寒邪容易直中脾阳、肾阳。在冬至时节,可选择腹部的神阙穴,下肢的足三里穴、太溪穴、涌泉穴进行艾灸。艾灸的时间可根据个人的耐受情况,循序渐进,控制在15-3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温而不烫为度。艾灸神阙穴、足三里穴,有建运脾阳、和胃理肠的功效。
足三里穴,位于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为胃经的合穴,是保健的要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足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为肾经的输穴、原穴;需要注意:建议艾灸前咨询专业中医医生;艾灸时要关闭门窗,以免局部受寒;艾灸时距皮肤2-3厘米左右,以免烫伤皮肤;过饥、过饱、情绪激动、妇女经期时不宜施灸;若艾灸时感到头晕恶心不适,暂时停止施灸并立即休息;糖尿病患者因局部感觉不敏感,且皮肤破溃后难愈,应慎重进行艾灸。
医学硕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完成规培,师从于李屹主任。第三届静安区现代中医师承培养对象,现跟师于海派中医丁氏内科张伯臾流派传人姚成增主任。擅长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等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心病科按照“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指导原则,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医特色治疗的新路子,不断扩大服务功能,努力提高专科医生素质。
1.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心病PCI术后)
2.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H型高血压)
3.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普通门诊:
周一全天(上午延长中路院区106诊室,下午延长中路院区中医堂)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