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万物从沉睡中缓缓苏醒,生机即将破土而出。人们不禁开始期待天气逐渐回暖,感受融融春日的温柔。然而,立春仅仅是名义上春天的开场,距离气象意义上真正的春天还有一段时日,当下,严寒依旧牢牢占据着气温的主导地位。
谚语云:“打了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冷天气”,这便是令人熟知的 “倒春寒” 现象。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一项研究揭示:气温每降低 1℃,心脏病的发病率就会攀升 2%。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立春之后,心血管疾病极易趁虚而入。所以,在这段时间,保暖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寒邪侵袭。同时,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尽量早睡早起,每晚保证睡眠充足,让疲惫的心脏在夜晚得到充分的休憩与恢复。此外,情绪的稳定对心脏健康同样关键,要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大悲大喜,减少情绪波动对心脏造成的负担。
春季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种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 —— 中医穴位按摩。无论你是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上班族,还是渴望保持活力、追求健康的中老年人,这套心脏保健穴位按摩法都将成为你守护健康的得力伙伴。
![]()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距离掌根约三横指处,处于两筋之间的关键位置。
【操作】建议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穴位,按压与抬起的动作有节奏地交替进行,每次持续按压 3 - 5 分钟,早晚各操作一次。按压时力度要适中,以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为宜,左右手臂交替进行。
【功效】它宛如心脏的 “保护神”,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神奇功效。当你感到心悸、胸闷、恶心等不适症状时,不妨按压内关穴,往往能起到缓解效果,是日常心脏保健的不二之选。
![]()
【定位】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操作】保持端坐位或站立位,将一只手臂高举,用手指轻轻触碰腋窝顶点,找到腋动脉搏动处,然后将食指与中指并拢,按压在极泉穴上。按照顺时针方向按压 3 - 5 分钟,以穴位处感到酸胀为最佳状态,左右两侧交替进行。每次按揉结束后,可轻轻拍打手臂,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调理心气的作用,对于心脏供血不足、心绞痛等症状,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调理效果。
![]()
【定位】位于胸部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位置,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轻轻按压穴位,按压力度需循序渐进,从轻柔逐渐加强。每次按摩 2 分钟左右,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度。
【功效】膻中穴按压膻中穴,能够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有效缓解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帮助改善心血管供血情况。
![]()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三横指处,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操作】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次按揉 3 - 5 分钟,力度要适中,以穴位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
【功效】足三里穴素有 “长寿穴” 的美誉,它这个穴位不仅能够补益全身气血,还能显著增强心脏功能,提升身体的整体体力与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摩虽然有辅助保健,缓解不适症状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替代治疗。如果本身已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血管病变严重的冠心病,急性心力衰竭等,不能单纯依靠穴位按摩来治疗疾病 ,仍需遵循医生的专业治疗方案。立春,象征着新一轮生命循环的盛大开启。让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养生的黄金时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双手对穴位精心呵护,以更加健康的身心状态,去拥抱这个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春天!
医学硕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跟师于海派中医丁氏内科张伯臾流派传承人李颖主任,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5篇,SCI 2篇,主持课题1项。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心病科,平型关路院区
![]()
![]()
![]()
![]()
![]()
心病科按照“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指导原则,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医特色治疗的新路子,不断扩大服务功能,努力提高专科医生素质。
1.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心病PCI术后)
2.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H型高血压)
3.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普通门诊:
周一全天(上午延长中路院区106诊室,下午延长中路院区中医堂)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