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试教育时代,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关注课堂,而转型时期需要工作重心转移,即更应关注生命和生活,关注教师和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并非是说课堂不重要,而是在强调课堂被忽视的另一种功能,即培养情感和自主创造力。
这才是教育的核心。
课堂是教育而不是窄化的教学,不是说知识学习不重要,而是说学一题、得一法、明一理、通一类更重要。教育是通过知识学习培养思维能力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单纯教学而教学,知识而知识,训练而训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的。
教学问题本质上是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本质上是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本质上是文化问题;
文化问题本质上是哲学问题;
我们的教育太痴迷于“管控”了,以为纪律和处罚是法宝。不,这恰恰是扼断思想的枷锁,是造就厌学的根源。
只要管控思维框架内的种种纪律在,一定会激起反感和对抗,也一定不会有乐学。它在本质上是对人格的羞辱,更是对价值的否定,不厌学和违纪才意外呢!
所以,教育的问题不是教师的责任,更不是孩子们的问题,反而是我们的教育让人厌学和违纪,然后再回头栽赃于他们。他们其实是无辜的、不幸的,也是迷茫的、沉重的。
教学要跳出来立在教育上,教育要跳出来立在生命上,生命要跳出来立在生活上,生活要跳出来立在心灵上。
向心灵转向,在心灵上种花,让每个人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热情奔放,他们再回到课堂上会怎样?
管理去控制化,打破历史周期律。创建“齐组、治班、平学校”模型,让管理大而化小,轻而易举。文化去批评化,打破文化程序,创建哲学观念。
让每个生命逆天改命,活成自己。
建勋教育的核心是去情绪化(厌学和违纪本质是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是淡化纪律,打破密不透风的约束。
从关注知识到关注每个孩子的生命状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关注学习的四度(自主度、参与度、思维度、成效度)发挥小组的重要作用;鼓励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创建基于十二字(学一题→得一法→明一理→通一类)教学原则的自主课堂。允许教师在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的作用,超越主体之争,让教学合一。让课上课下一个样,教室内外一个样。
现在的绝大多数课堂,要么过分重视知识体系化而忽略学生的感受,要么过分重视学生主体而忽略教师的感受。不要以为搞一套模式,或者改变一种教法,抑或是去掉黑板换成平板就是课堂。
不,课堂是教育的影子,是观念的呈现。只要不把尊重人列为中央,就仍然是应试教育主导。
如果教育的方向是错的,越是压迫,厌学越严重,心理问题越突出。教育不向心灵转向,它的存在就是野蛮和罪恶的。无论怎样调整都不过是换一种方式控制人,直至杀死人的热爱和自由创造。
小学教育的重点是情绪教育,培养孩子爱的感知力。小学教育的手段是重复,核心是关注和欣赏,小学教育的内容是五项素养,即生活素养、自主素养、合作素养、学习素养和板书素养。
板书之所以单独提出来,是在强调黑板的作用,目的不只是练字和培养规范,而是“一根粉笔的禅修”,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情绪教育从关注孩子的感受出发,允许和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经历。小学教学不能只抓升学,否则孩子不可能有正常的成长。
不要以为孩子只是孩子,他们同样有一颗圆满的灵魂,同样需要人格尊重,同样需要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儿童在情绪上比成年人更丰富多彩,更需要被支持和鼓励。他们不是天生的“坏人”,而是一个创造世界的“奇迹”。教育要准许儿童是儿童,但同时也要引领他们在环境中走向成为让自己喜欢的“自己”。
课堂自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允许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二是鼓励教师充分发挥创造力,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
课堂要达到融合,就必须化解教与学的对立,淡化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争,摆脱二元思维,让教和学过程始终体现出核心素养这一价值。教学的意义不在于知识过关。
小学是情绪教育,即培养孩子爱的感知能力;
初中是思维教育,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
高中是志向教育,即激发学生的自由意志,鼓励他们成为最理想的自己。
应试教育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几代国人的悲哀,是一批一批孩子的无助。厌学剥夺了学习的意义,让无数颗鲜活的生命堕入到了黑暗的深渊,因而解放儿童重新唤醒他们的心灵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我们去哪里寻找到温暖而光明的课程呢?劳动课、体育课、艺术活动本来让儿童兴趣盎然,可是一旦和考试黏连,就又变成了关闭翅膀的囚笼。
儿童需要的是自由和自由的想象空间,而不是这样那样精致而被设计的陷阱。
这时候,力翰科学课突然就呈现在我的面前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釉”。
力翰科学课不是狭义的课,它的本质是教育,它基于搬开“石头”而为,以开放的学习理念,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点燃和激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充分释放了孩子的情绪。
它体现出一个从“好玩”到“玩好”的情感境界,而且从生活现象入手,以跨学科的课程设计理念,轻巧而自然地消除了一般孩子对深奥的理科学科课程的畏惧,它完全是和建勋教学“学一题→得一法→明一理→通一类”相融合的。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如今建勋学校超过3000人上科学课,他们热爱科学课,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到了抚慰,学习价值被重新确立。他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返回其他学科,与建勋的“一课堂”相互印证,相互滋养,相互补充,会有很强的相似感,有机结合形成建勋教育的特色,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力翰科学课不是学科思维,更不是知识思维。力翰科学课首先是科学的,情感的。孩子在这种理念下的课堂上,没有压抑、紧张和焦虑,没有强制、批评和否定。它注重的是体验、实践和观察,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思维能力,尤其是情绪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幸福与痛苦之间隔着一层观念;
厌学与想学之间隔着一种情绪;
成功与失败之间隔着一个校魂。
转念→转向→转型,其实只要跳出应试教育思维,激活生命,唤醒心灵,幸福教师,快乐儿童,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办成“没有不学习的学生”,“没有违纪的孩子”这样的学校。
民办教育应始终代表着教育的方向、高度、前景。让天下民办学校“觉”起来,一起去解放生命,成为每个人向往的地方。
这样的学校是灭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