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民办学校关心的5个问题

文摘   2024-11-18 23:36   北京  

教育,一定是要触动心灵的。


1

有人问,学生错了也不能批评吗?

其实,不是该不该批评的问题。

批评只是一个行为,而所有的行为都是中性的,并非在二元里说好说歹,而是看批评者那颗心,是基于控制还是基于爱。就像恋人之间嬉笑怒骂,追逐打闹却是一种爱意情趣。

我们主张的“去批评化”始于欣赏,是一种对生命的赞美和共情的态度,而不是对人多嫌恶和轻蔑,因而说“去批评化”是一种哲学认知。你可以“批”,但考量在于对方有什么感受,是不是传递的是爱和关怀,同样“去控制化”也是一种哲学。

说严禁批评,目的是切除对人的轻慢和价值观的否定,让他们至少在一个宽容友爱的环境里体会到人格的尊重。

另外,我们可以问问那些习惯于批评的人,是不是太过强势和自以为是了?对和错是由谁的标准界定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会怎样?

或许他们故意以犯错来表达不满,但又是什么让他们不满的,难道不是我们管理的问题吗?


2

有人问,课时不够怎么办?

大多学校选择的是增加课时,可结果是什么,不仅增加了教师负担而且让学生越来越厌学,磨砖并不能成镜子,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事倍功半,课堂低效靠耗时是典型的方向错误。

比较有效的做法是要重点研究增加学科趣味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内驱力,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教学的核心不是知识,而是“想学”,厌学才是课堂最大的敌人,不解决厌学的问题,不关注学习状态和感受,只要有一个厌恶的情绪在,无论如何教,增加多少课时都于事无补,甚至适得其反。

好成绩是学出来的,而不是逼出来的。谁的课堂厌学者多,谁的教学成就越差,同样谁的学校厌学率高,谁的问题就越大。不能忽视厌学而一味增加课时负担,这不明智。

通往快乐学习的路从来就不拥挤,这条路鲜有人走,说到底还是教育的认知维度太低了。同样出现的类似情况是,许多人无视学生的学习心理而执著于研究如何提升成绩,这不是迂腐是什么!


3

有人问,无论怎样教都不会怎么办?

我们需要追问一个问题:无论怎样教结果还是不会,这说明了什么?我们如此痴迷教,换了一个方法不行,再换一个方法,绞尽脑汁,江郎才尽,不还是不会吗?

但不会也要教,无非是求得一个自我安慰。反正我教了,不会就不是我的责任了,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可以继续教下去了。

我们再试着问问,如果不教是什么结果?不也是不会吗,但这个“不会”和前一个不会不同。这个不会至少不会让学生心生烦恼,不产生对立情绪,不会因而厌学。

我是如此看重“情绪”,因为只要有压抑、厌恶、焦躁、愤怒的情绪在,就一定会有“不适感”。我们无法忽视情绪,除非以强大的意志力压制它,但因缘和合也一定会爆发,要么对外攻击,要么对内自残。许多教育的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

既然无论怎样教都不会,不如放学生一条生路,只要他不再继续厌学,或许有一天反而学好了。

这是事实,也是建勋的发现。


4

有人问,如何解决厌学问题?

我的建议是,先追踪一下各学段的厌学情况,然后看看学校的厌学率是不是逐年递增。如果是,我只能说,其实你已经找到了答案。既然能逐年增长,也一定可以逐年降低。

造成痛苦之因正是幸福的答案,造成厌学之因也是想学的答案。

无非是把颠倒的教育“颠倒”过来,道者“倒”也,中国教育出了大问题了。柏拉图有个马车喻,路走错了,不是马的事,其实也不是车夫的事,而是坐在车里瞎指挥的那个人的事。

这个人是谁?是中国教育的整体认知,你绝难相信一个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会痴迷于以应试教育迫害自己的教师和儿童。

厌学不过是无声的控诉,同时也是一批有自主意识的孩子的觉醒,他们不愿意继续被应试教育奴役,不愿意被某种资本势力奴役,但他们又缺少力量和支持,他们只能痛苦地摧毁自己,就是这样不幸。


5

有人问,如果不管孩子不是更无法无天了?

答案是,你不仅迷恋管,同时还在自我编织的荒唐借口里充满对孩子的不信任和羞辱。大多数人都不希望自己被严管,却乐意控制别人。

我们的文化里遍地充斥着对人的不信任,却又妄想掌控不能掌控的,同时又对自己的课题视而不见,对他人是负无限责任,对自己是不负责任。我们把摧残别人当成对他人负责,并且以爱的名义遮掩自己的野蛮。

在本质上越痴迷于管的人,内在越是恐惧和对立,他一定要扮演一个虚妄的强大,就像癞蛤蟆鼓胀身形,内心却是怯懦不安。

教育的问题是管出来的,越严苛越激起对立,越对立越严苛,这是一种文化的怪圈。


建勋提出的“去控制化”和“去批评化”同样都是哲学。柏拉图说,儿童害怕黑暗是一种本能,而成人害怕的却是“光明”。这句话寓意深刻,希望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者能有所启示。

如果不信任儿童,就不可能把学习还给他们;

如果不信任教师,就不可能把幸福还给他们;

如果教育仍然在控制思维里,就不可能激活生命,唤醒每个人心灵深处沉睡的巨人。

教育终究是一种哲学。苏格拉底说,每一个人活着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目的。教育要让教师和儿童好好活着。无论有任何借口,谁都不能再继续一种噩梦。

信任、欣赏、放手,让教师和儿童感知到真情关怀,而不是出于某种目的的演戏,把欣赏做到底。

吾心光明,夫复何求。



扫码关注


一元教育观是一场教育的认知革命。

一元观即整体观,是跳出教育二元对立思维,

多元归一,从系统认知上观教育;

一元观即源头观,是跳出固有惯性思维,

从学校文化的源头出发,以终为始重建教育体系;

一元观即哲学观,是跳出方法和形式主义陷阱,

以教育哲学为学校灵魂,唤醒每个人的心性成长。


给民办学校的建议
这是行业内最早的自媒体品牌,是一个公益性的学习社区。我们不只提供有价值的资讯,还提供对行业趋势的预判和现象洞察。我们倡导以学习、改进、共享的方式,推动民办教育的集体繁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