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长的时期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确实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不可否认,资本与权力最喜欢勾搭成奸,而且也还常常是双向奔赴、恋结抱团。
所以,在如今反腐风暴之下,民营经济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比如说一些国家和地方上的大工程项目,一旦国企中标,工程会被马上签字批复、会进展非常顺利。
而民企中标,会受到纪律部门的严格审查,致使一些相关部门以及发包方会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甚至无限期的推诿,以至于中标的工程迟迟拿不下,很多的民营企业最后可能还不得不采取挂靠国企的方式才能有事可做。
但是,在一些县级地区,由于大型的经济活动很少,而且受到反腐败的影响也不是那么大,权力和资本勾搭成奸的愿景强烈,而且双向奔赴的效果还非常好。
很多县级地区的领导为了政绩、也为了“效益“,会积极邀请资本入场,甚至不惜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来为资本保驾护航。
其中,资本进入县级地区搞民办教育、搞一些地方上没有搞好的民生工程是最常见的资本行为。而资本和权力的目标直指老百姓的口袋。
比如,一些县级地区的教育因地方上资金投入少,学位紧张,就是因为当地政府以及一些领导认为搞教育最不会出政绩,所以,很多县级地区的领导一直视教育为包袱,消极对待。
长期以来,很多县级地区的老百姓的孩子读书难、读书贵就一直是常态。
而资本入场县级地区的教育领域,虽然没有解决当地老百姓孩子读书贵的问题,但却解决了当地学位难的问题,也是实实在在地解了一把当地政府的急。
有些比较卑鄙的县级地方政府尝到甜头之后,为了保证资本赢得更多的财富利益,不但不积极主动地去承担地方公益办学的责任,甚至把一些现成的公立学校也卖给了资本方,逼迫更多的学生去私立学校读书。
而资本到县级地区办私立学校,很多资本根本没有办学资质,而且还只是利用极少部分的资金、在当地政府领导的帮助下加杠杆从当地银行贷款,草草建起几栋校舍后就开始招生。
而私立学校办学所需要的大量老师,一是挖当地公立学校的墙角,一是在当地政府和领导的帮助下,大量借用公立学校的老师,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量的公立学校老师占着财政编制为私立学校打工。
从本质上来讲,资本加入到县级地区的教育领域中来,没有壮大教育的力量,但却造成大量的公立学校因为严重缺老师,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只是富裕了那些在私立学校打工的公立学校老师,而且整体上更多地压榨了当地老百姓的教育支出。
如今,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严重下降,学生已经越来越少了,很多地方已经迎来了公立学校的关闭潮了。而且,现在的经济环境也不见好,受老百姓对经济预期的影响,老百姓愿意花费高昂的学费把孩子送私立学校去读书的热情也极大地消减了,可以预见的是,很多私立学校马上就会迎来倒闭潮。
但很有意思的是,在很多的县里,一边是在关闭公立学校,一边又在加大力度对私立学校“民转公”,积极帮助资本套现离场。
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什么是“民转公”,这里解释一下,就是政府花钱收购私立学校,把民营资本经营的私立学校变成公立学校。
按照战争的情景去理解,敌人打进来是没有办法的事实,尽管可以怀疑会存在内奸勾引的可能,但毕竟只是怀疑,而敌人抢劫一通后还能全身而退,连敌人撤退的路都有人在加班加点的整修,这里面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每个行政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招收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5%。于是,很多县里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暑假期间,又是网上报名、又是摇号派发学位,一切俱在阳光下,完全按照政策来,尽显规范、公正。
而新学期开始时,很多受到私立学校诱惑的学生只在公立学校报个名,挂上学籍后就去私立学校读书了,而且公立学校知道是怎么回事、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些学生一直在私立学校读书、交学费,只有中考的时候才回公立学校参加考试,甚至有很多家长直接通过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把自己孩子的学籍转到了私立学校。
不得不说,很多县里的教育主管部门,一招“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做得非常滴遛。以实际行动支持私立学校继续积累资本。
如果说,很多县级政府与资本之间关系是雾里看花,只是让人疑问丛生、耐人寻味而已,那么,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做法就让人豁然开朗、全然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