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湖南耒阳的伍氏家族,一家三代都与一代伟人毛泽东结下不解之缘,且有合影作为见证,时间跨度长达30多年,颇为传奇。伍绍祖曾感慨地说:“毛主席是最值得纪念的伟大领袖。”这句话最能代表伍家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
据《耒阳市志》载,耒阳伍氏始祖为伍子胥三十九世孙伍醇(“仕闽王,为福州长史),“到宋代,传端厚,其五世孙伍常迁衡州积善坊,伍常孙宣义于元代由衡迁耒阳南城外”。也就是说,伍醇十一世孙伍宣义,元代从湖南衡阳迁耒阳,为始迁祖。清光绪四年(1878年),伍如春出生于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阳县城厢区松茂堂村(属今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后在家乡当私塾老师,为了适应社会变化,1913年又去长沙上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同年级。1914年秋,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门附近围满了学生。个子不高但身材粗壮的伍如春脚蹲马步,气沉丹田,大喊一声,一下子将百多斤重的石狮子抡了起来。“神力!真乃大力士也。”人群中有人呐喊助威。伍如春转过身,看见喊话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正用吃惊的眼神盯着自己。“请问兄台贵姓?”伍如春问道。“我是八班的学友,姓毛,名泽东,字润之。”带着浓重韶山口音的毛泽东向伍如春伸出了右手,随后两只有力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此时,毛泽东21岁,伍如春36岁。两人虽然相差15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好朋友。他们常常一起去湘江游泳、晒太阳。1919年,毛泽东从北京来到上海,又辗转回到曾经学习过的长沙,湖南一师的同学听说毛泽东回来了,大家相聚在一起,留下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合影。照片上一共有21人,第一排右二为伍如春,第二排左三便是毛泽东,照片上方标示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湘潭学友会第一次摄影”,时间是1919年5月。伍如春因上有老母,下有妻小,没有跟随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而是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教师,这也成为他一生的憾事,但毛泽东还是对他充满敬意。1954年初夏,伍如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诗一首,其中两句是“大惜未随长征去,作一鹪鹩不可能”,充满了遗憾和惆怅;还诉说了家中的生活困难:“云儿救我只杯水,杯水焉能救车薪”,其中的“云儿”指的是他的儿子伍云甫。毛泽东在百忙之中,于8月25日亲笔回信,信中表示对伍如春家中“困难甚念”,并寄去旧币300万元,“聊助杯水。如有急需,尚望续告。”毛泽东一封亲切的慰问信和救助款,纾解了伍如春家的困境,帮助他度过了困难时期。伍如春之子伍云甫,1904年出生。在父亲的鼓励下,于1920年考上位于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2年,毛泽东到三师作了一次关于社会主义的讲演,伍云甫听后很受教育,成为三师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并于次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毕业后,回耒阳县当教师,参加县里的革命活动,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听从组织安排,毅然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党的工作,后来参加了1927年的秋收起义和1928年的年关湘南起义,1930年被党组织派到上海党中央特科四队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1931年初被派到赣南参加创建中央红军电台的工作。伍云甫在中央红军总部工作期间,经常能见到毛泽东。当毛泽东得知其父是他同学时,不禁感叹:“伍如春的儿子也来参加革命了!”伍云甫在无意之中弥补了父亲的遗憾。1938年5月4日,由林伯渠主婚,伍云甫和驻陕办事处党支部书记熊天荆在办事处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婚礼。伍云甫是中国红军电台的奠基人、红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始人。参加了长征。曾任无线电总队政委、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处长、中央军委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秘书长、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卫生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毛泽东接见出席会议的代表,照片中左二便是伍云甫,毛泽东正握着他的手与之交谈,充盈其中的是浓浓的乡情。伍云甫之子伍绍祖,1939年出生于西安,属于“根正苗红”的代表人物。在他6岁多时,就与毛泽东合过影。1946年1月1日,在延安王家坪,伍绍祖的父亲伍云甫、母亲熊天荆等给毛泽东、徐特立等领导拜年,并合影留念。照片中,左七为毛泽东,右六戴尖帽者为伍云甫,最右边的为熊天荆,而站在毛泽东左前方(照片中为其右下)的那个小孩就是伍绍祖。
下面这张照片也许是裁掉了右边的部分,更清晰,毛泽东左手边的这个穿着棉衣的小男孩就是伍绍祖,他的父亲和母亲都不在画面中。
伍绍祖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历任国务院办公室秘书、国防科委二局副局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全国学联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国家体委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是第十二至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历史的眷顾,湖南耒阳的伍氏家族就有了三张非常珍贵的照片,记录了伍家三代与毛主席的深厚情谊。伍绍祖后来这样说:“我感到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革命奋斗史。”☝关注我们,给您好看☺谢谢打发 越打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