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争鸣诗社”关注我们
臭名昭著的诗坛潜规则
作者:伍玉龙
坛子里泡久了就会对掩盖于华丽衣表下的各种潜规则无动于衷并自觉不自觉地采取默认,许可,甚至同流合污的态度。这样的生态环境在享有文学桂冠之称的诗坛显得尤为滑稽可笑。明明看到满大街的赤身裸体者却谁也不愿意最先点破,睁只眼闭只眼的放任态度最终使得自己也脱得一丝不挂并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圈里人”身份。
这就是当今潜规则盛行的诗坛现象,今天我就做回道破皇帝新装的小孩,扒拉扒拉坛子里的这些愚蠢至极的人和事。具体从以下几天谈起:
一,拜师收徒,互利互惠
包括相声,戏剧,评书,中医,武术,书画等传统的艺术和技术领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师徒传承关系,而诗词界的这种师承关系显得更为虚假和荒诞。徒弟拜师傅,推荐发表作品,师傅借徒弟,名利双收。不是有句话叫名师出高徒吗?反过来讲,高徒的水平也能反衬师傅更高的水平。瞌睡和枕头都有了,接下来呼呼大睡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写诗不是纯粹的技术活儿,相比天分和勤奋来说师傅能够起到的引领作用显然没有那么重要。有人说拜师可以少走弯路,但却忽视了“弯路”也是一种必要的沉淀和锻炼。
二,抱团取暖,相互抬举
这一点在诗词圈显得尤为突出,一些微信公众号和纸质诗刊专门发表名家作品,不管质量和内容如何,全当充当门面。我在《烟台诗词》上就看到了星汉老师发表在该刊栏目首位上的明显具有瑕疵的两首律诗,为此还写了一篇《谈谈星汉老师的两首律诗》一文。这样一来,名家有了,名刊也有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三,哗众取宠,装神弄鬼
在诗坛上最恨的就是这种人,满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任何行道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有一个学习锻炼,进步成长的过程。有的人没有写出几首诗,就更别说有好诗了。到处说人家流水线作业,到处说人家打油。有本事你倒是打呀!同样的事物你也来写,看你能写得好到那去。如果你写不出来还硬说自己不想写的话,那么就请你别再纠结于葡萄的酸甜了,别再放出所谓的“小众化”理论了。你充其量就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爱好诗词的小人物,还非要装神弄鬼,冒充大尾巴狼,有意思吗?
四,唯我独尊,自标身价
拉帮结派,自立山头,局限于井底的那一亩三分地。被人捧,被人抬,完全丧失了自我,唯我独尊,以为自己就是大咖了,自己的那点小儿科见识也俨然成了颠扑不灭的真理。以此给自己贴上了“圈里人”的标签儿。
五,话语垄断,打压排挤
遇到不同声音,不同风格就坚决打压,群体而攻之,实在没有了理论支撑就以“情商低”为由排挤清洗异类,从这一点上讲,曹营算是开辟了历史先河。
六,阴奉阳违,投机钻营
君不见,一些名家的朋友圈哪怕只是发一个逗号,后面也会和者如云。有写句号的,为你续写内容,让你完美收工。有写问号的,问长问短,知热知冷,极尽殷勤之能事。当然也有写感叹号的,要不是屏幕有限,恨不得把所有的大拇指都点上去。更多的留言则是:牛啊!连逗号都写得如此与众不同。
七,盲目跟风,迷失自我
如此缜密的思路,环环相扣。聚裁判员,运动员,教练于一身的所谓大家终于迎来了名利双收的好日子,盲目跟风者络绎不绝,成效卓著的功劳是,使得一些本该长青春痘年龄的孩子们满脸老年斑,并以此彰显自己的丰富阅历。是误人子弟还是教书育人大家心里自有分寸。
八,一旦成名 ,多路变现
通过以上操作,身后人棚爆满。于是开始大批量收割变现,有人办补习班,有人收徒弟,有人开直播卖书,有人讲课收费,更有人举办各种赛事暗箱操作。如此林林种种,举不胜举。
嗟乎,面对如此的诗词环境有感打油一首于后:
近事感怀
吟坛纵有潜规则,拿我你能如奈何?
马兔成精燕市少,蛇龙亮相叶公多。
难分族兽皆仇美,允许他人去亲俄。
两次擦枪均走火,一言不合动干戈。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