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褒扬伍子胥后这样说: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共产党人!

文摘   历史   2024-10-09 00:09   湖北  

江苏徐州夜景


“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以元代词人萨都剌《木兰花慢·彭城怀古》为词、著名音乐家谷建芬作曲的《一饮尽千钟》成为徐州市市歌,随着歌手的激情演唱,迅速走红古彭城大地,已然成为凝聚徐州人民奋发向上的一种城市共鸣,一种精神力量。


而被推崇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的萨都剌的这首词作,在历史的天空沉寂600年之后广泛流传,应该得益于一代伟人毛泽东无意中的推动,他曾凭记忆分别用铅笔和毛笔手书过全词。


◆毛泽东铅笔书写的《彭城怀古》

 

1957年3月19日,毛主席在视察徐州后,乘专机赴南京,可古城的风物人情似仍在他的意念中盘桓,他在飞机上用铅笔为随行的政治秘书林克写下了《木兰花慢·彭城怀古》。毛主席边写边解释,对这首词作了肯定评价,说萨都剌的感情激烈深沉,诗词写得不错,有英雄豪迈、博大苍凉之气。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57年“3月19日晨,到达徐州。在专列上同中共徐州地、市委负责人谈话”。《纵横》杂志曾刊文称,毛主席建国后七次来徐州视察工作。1957年3月是毛主席第五次到徐州视察,在列车上接见了地委书记胡宏、市委第一书记陶友亮和市长张洪范。


◆毛泽东视察徐州

 

谈到徐州的交通,毛主席说:徐州除了是铁路交通枢纽外,还有运河、有湖。当得知徐州地、市委负责同志正忙于防洪抗洪,在了解有关情况后,毛主席说:徐州地处上四湖和下四湖之间,所以治水的关键是靠“疏导”。

 

接着,毛主席给大家讲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他意味深长地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只是他治水的恒心和毅力,更重要的是他的科学态度。禹之父鲧治水失败了,而禹成功了。原因在哪里?鲧治水道是“堵截”;而禹了解水的习性,采取“疏导”的办法。你们要学习禹,切不可学鲧哟!地、市委负责同志十分佩服毛主席充满哲理的一番话,回答说:鲧,我们是不学的;禹,就怕学不好。


◆大禹治水塑像

 

为了治理水患,大禹胼手胝足,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取得成功而名垂史册,体现了勤勉奉公、刻苦耐劳的精神。毛主席十分推崇大禹。由大禹,他又联想到了另一位治水人物——伍子胥。


毛主席接着说,怎么学不好,事在人为嘛。你们苏南水利搞的好,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最早是从伍子胥搞起来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在朋友的帮助下过了昭关,投奔到吴国,他帮助吴王兴修水利,使苏南成为首富。


伍子胥去楚奔吴后,成为辅佐两代吴王的重臣。他给吴王阖闾进献的“安君治民、兴霸成王”的治国方略,就是一种将军事与政治、经济诸因素统筹考虑的思想,其中的“实仓廪”就是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江苏苏州胥门外就是以伍子胥之名命名的胥江  

公元前506年,由伍子胥主持开凿、历史学家称之为“胥渎”的这条运河,人们常常把它叫做“胥溪”,这可以说是狭义的胥溪,在今江苏高淳区、溧阳市间,全长31公里,为世界上第一条人工河。而广义的胥溪,起自江苏苏州的胥门,入太湖,在安徽芜湖注入长江,全长约225公里。


出于军事需要,吴王阖闾和夫差命伍子胥率领数十万民众开凿的运河,将河流湖泊连接成一个巨大的水网体系。《史记·河渠书》载:“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明韩邦宪《广通镇坝考》如是说:“自是,河流相通,东南连两浙,西入大江,舟行无阻矣。


◆作者李光荣(右)与南京市高淳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马永山在固城镇伍子胥塑像前

  

运河的开凿,不仅促进了区域性的统一,而且在农业生产和水上交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无论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人为了纪念伍子胥,将他主持开凿的两条运河分别取名为“胥溪”和“胥浦”。

 

河道的浚通,排除了严重水灾,低田与高田尽得灌溉,使得太湖流域地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逐步摆脱了“饭稻羹鱼,火耕水耨,果隋嬴蛤”的原始农业状态。至隋唐以后,苏南平原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到了宋代,则享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后来,苏南地区更是成为名闻天下的“鱼米之乡”“人间天堂”。


◆烟波中,古老的胥河 

伍子胥赤心奉国,殚精竭虑,为吴国的发展壮大以及江南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伍子胥的历史功绩,毛主席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接着说: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共产党人!


毛主席怕大家信心不足,又以己度人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只要能认真地学,没有学不会的。在谈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后,毛主席强调说:当领导的就得学,干以老,学到老,总不能老当外行领导。领导者一定要由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去。

◆中国十佳古镇——浙江嘉善县西塘镇,源于伍子胥疏浚河道而形成

☝关注我们,给您好看谢打发 越打越

天下圣人伍子胥
伍子胥,天下之圣人,千古之名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