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故纸堆里寻觅伍姓来源,从得姓始祖伍参到“太祖子胥公”

文摘   历史   2024-10-23 00:08   湖北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追根溯源、寻根问祖的传统,它体现了我们华夏儿女的民族自尊、历史自重和文化自信。

2024年10月18日至20日,继伍氏宗亲第十二届恳亲代表大会在广东台山市成功召开之后,24日至27日,世界伍氏“认识故里、感恩先祖”寻根之旅将在湖北省监利市举行。下面,我们就从故纸堆里,简单追溯一下百家姓中排名第121位的伍姓的来历。

清雍正九年(1731年)贡士伍三兼在《伍氏先代人物世纪》中说:“伍氏世系出自炎帝神农之次子讳永,封于河陇之地,为雍侯。至八世孙雍侯克公,始都安定(今陕西平凉府)。传至雍侯绍公,虞帝命迁之椒邱,以镇江淮(今江西江浦淮安),改封椒侯。”
明正德状元吕柟在《斗洞绿围伍氏族谱序》中这样表述:“及周辙[撤]东,诸侯畔[叛],楚始并椒,降为庶人,而氏曰椒。参之子曰举,仕楚为大夫,有功封于伍地,遂易椒为伍,此安定郡伍氏之所由来也。”明伍盛《江山伍氏家乘序》称:“吾族出椒大夫后。”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四》“伍氏以其祖伍参食邑于椒,故其后为椒氏。
明凌迪知《万姓统谱·肖韵》云:“椒,见《姓苑》。楚伍参之后,或为伍氏,或为椒氏。”《康熙字典·木部》在“椒”条目下亦云:“又邑名。亦姓也。椒,春秋楚邑,椒举以邑为姓。”“椒”作为食邑各族谱的记载也基本上在伍子胥曾祖父伍参和祖父伍举之间徘徊,而方志的记载则主要是伍举。

伍氏后裔没有忘记,是“参公”的崛起,让沉寂百年、湮没无闻的家族重振雄风。发源于安徽无为县泉塘镇考涧脑派伍氏后裔的总堂号,就叫“椒邑堂”,以纪念其不朽功绩。正因为“椒”是伍子胥的祖居地,所涉及的一些地方便将它作为伍子胥故里的一个说头。


有关“椒”的地望说法很多,现仅举一例。民国《岭南伍氏合族总谱》载:“绍公虞帝迁之椒邱,以镇江淮,改封椒侯。”下注:“今江南之江浦淮安全椒是也”。始置于西汉的今安徽全椒县,县名由古椒国演变而来。《安徽省志·建置沿革》进一步作了阐述:“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上建立古椒国。春秋时入楚,为椒邑。灵王时分封给大夫伍举(伍子胥祖父)作采邑。古人以邑为姓,故又称椒举,其子伍鸣又称椒鸣。所以,《左传》称椒举。《国语》撰作‘湫举’,因‘椒’‘湫’为通假字。伍举孙伍尚也被封于棠邑(今属江苏六合),祖孙封邑相属,今以地望度之当为有据。


关于伍地和伍氏的发轫,史籍和族谱的记载基本上都指向了伍参。伍参在《左传》中的正式出场亮相,是在晋楚争霸、角逐于郑国境内的邲(今河南荥阳市)之战中,时间是公元前597年。《左传·宣公十二年》载:“王欲还,嬖[宠爱,宠幸,这里指爱臣]人伍参欲战。”伍子胥祖先中第一个出现于典籍、走进中国古代战争史的就是这个伍参,而且是在这种金戈铁马的大战氛围中。


邲之战是楚国在中原所取得的第一次大胜,也是春秋史上重要的战役之一,伍参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此,伍氏一族开始在楚国的政治舞台崭露头角,并以其地位影响楚国的事务。同时,这也是典籍对伍氏最早的记载。湖北监利《伍氏族谱》载:“参公,仕楚庄王,时为大夫。鲁宣公十二年甲子佐庄王败晋师于邲,以功封伍地,遂为伍氏。


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中说:“伍氏出自春秋时楚庄王嬖人伍参,以贤智升为大夫。”民国《广西伍氏联粤修谱调查总序》也说:“伍氏源自所出,肇于春秋楚之参公。”民国《岭南伍氏合族修谱总序》中更是一言以蔽之:“吾伍氏源出于安定,至楚参公封于伍地,为受姓之始祖。”


因此,伍参被尊为得姓始祖,各地伍氏族谱所记先代世系均从太始祖伍参开始,为“一世祖”。“戒骄戒躁,与时俱进”的伍参,同时拥有两块“自留地”——“椒邑”和“伍地”。


也有族谱说伍氏来源于伍举。贵州都匀《伍氏族谱》表述为:“迨[等到]夫椒参之子举仕楚,封以伍地,此由椒而转姓为伍氏之始也。”元至正翰林曾迪《福建莆阳伍氏族谱序》云:“伍氏得姓,始于楚椒邑大夫伍举。”下面的说法比较客观。明陈垲在《伍氏宗谱序》中说:“伍氏自春秋际,则楚有大夫伍参,生举,邑于椒,而伍氏始著。”明伍润在《绿围伍氏谱序》中的表述更富有诗意:“举公封于伍地,伍氏之世昉[曙光初现]焉。


以上的两种说法并不矛盾。首封伍地的自然是伍参,这是伍氏祖先在被楚降为庶人夺其食邑、然后赐食邑于椒之后的又一个质的飞跃。伍氏不仅以“仁”著称并得到周天子的褒奖而立姓,而且有了传承和血脉延续的大本营——伍地。伍举发扬光大,使伍地以及伍氏显赫于世。


伍举因岳父申公王子牟株连冤案出奔后,楚康王或夺其邑。在伍举归楚后,楚康王亡羊补牢,“益[增加]其禄爵而复之。声子使椒鸣逆[迎接]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而据《国语·楚语上》载,令尹子木对蔡国大夫伍举世交好友声子的承诺是:“子为我召之,吾倍其室。”说是如果声子能替他召请伍举回国,子木将加倍还给他家产。如今,伍举被长子椒鸣接回国了,承诺也将要兑现了。


公元前547年左右,楚康王又将伍举封于伍地,也就是改封在今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黄歇口镇伍场村,这才有了伍氏的进一步延续,其继承人就是其次子伍奢。伍地也因此便成了伍氏后裔心目中的“耶路撒冷”。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有注云:“传言声子有辞,伍举所以得反[返],子孙复仕于楚。”


在伍举之后,伍氏族谱的记载有些紊乱。清同治《监利县志》明确指出:“奢为举子。《左传》杜[预]注、《国语》韦[昭]注及《史记》注皆可证,旧志以为鸣子误。”也就是说,伍鸣和伍奢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兄弟关系。


作为“三世祖”的椒鸣,除了有族谱误将伍奢记为其子外,未见其有后代传承的记载,“椒”因之寿终正寝。即便有,也不在我们的关注范围之内了。


而作为另一位“三世祖”的伍奢,据湖北监利《伍乾氏家史》“乾伍同源原序”载:“举生奢,奢生二公:长名尚,次名员,俱为楚大夫,历事穆庄共康灵平六国主[国君],当其时,祖孙父子尽忠佐理。而员公英雄特出,名震列国,首封明辅,楚服其德与功,敕赐容城[今湖北省监利市]土地,建祠奉祀[供奉祭祀],为子孙世业。”另据清伍三兼《伍氏先代人物世纪》云:伍奢的长子伍尚“生子曰钟,后避费无极难,隐于武陵”,未见其后代的记载。伍奢的次子,就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云:“虽伍举之子亦称椒鸣,但其后尚有伍尚、伍员等,仍以伍为氏。”民国《岭南伍氏合族总谱》在“族姓源流”中推测说:“椒鸣不曰伍鸣,是必年长与椒举接近。若至伍奢以后,则以姓伍氏著代也。”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云:伍参“生举,食邑于椒,谓之椒举,其子曰椒鸣、伍奢。椒鸣得父邑,而奢以连[今广东连州市]尹为太子建太傅。”


结合史籍中未见“椒奢”来看,伍举的两块“自留地”分别由两个儿子所袭。“椒”由椒鸣所继承,而一脉相承的“伍”就责无旁贷地由伍奢和伍子胥来继承和延续血脉了。

可能是因为在伍氏家族中伍子胥名气最大,有族谱直接称伍子胥为“鼻祖”。明永乐翰林陈纲在《伍氏族谱序》中如是说:“鼻祖曰员者,以孝义著于吴。”明嘉靖进士、登州府知府卢宁在《岭南伍氏族谱序》中云:“伍氏之系出吴行人子胥公之后。”清光绪《北流那鞵伍氏族谱序》更是断言:“伍姓皆其后裔也。”明万历江西安福《伍氏族谱序》说得更绝对:“世言吾伍姓无两祖,皆申大夫。”
由于家族的劫难等原因,伍子胥成了这支伍氏的唯一传人,也成了海内外伍氏公认和尊奉的共同祖先。伍氏后裔寻根问祖,像朝圣一样拜谒伍子胥故里,乃至祭祀“太祖子胥公”,便是合情合理的了。

伍子胥去楚奔吴后,其后裔隐居武陵,至少到西汉就有人崭露头角,唐宋时迁入闽粤的伍氏声名显赫,到明朝时江西为伍氏第一大省并播迁四方,清朝时有闽粤伍氏流徙海外。经过时代的风风雨雨,经过颠连的辗转迁徙,伍子胥后裔散居海内外,生息繁衍,“代有传人,继继承承,簪缨弗替。迄今族大人繁,根深者叶茂,源远者流长,瓜瓞绵绵”。


☝关注我们,给您好看谢打发 越打越

天下圣人伍子胥
伍子胥,天下之圣人,千古之名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