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书单list282 | 家庭教育的向上力量

文化   2025-01-19 20:52   北京  

读后感悟:

涵盖了从早期教育到高中考试的方方面面,从培养习惯到规划人生轨迹,这本书几乎包含了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它为家长提供了实用的陪读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消除对孩子学习的误解,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学习环境的建设,助力孩子的成长。书中深入剖析了在感受到父母的爱的同时,为何常常感到委屈;为何在性情和处世方面与父母越来越相似;为何父母非得用一种令双方都难受的方式与我们相处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答案,为读者提供了重新审视亲子关系和自我成长的新视角。

作者将人生最初的六年分为不同阶段,0~6个月关注自我感知和自我边界,0~3岁关注关系模式,3~6岁主要涉及良心发展。书中阐述了在这些阶段中,个体应该形成的健康心理和行为模式,以及如果未形成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自恋、反社会心理、人际交往障碍、过于固守规矩或叛逆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案例,包括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子、迈克尔·杰克逊、小布什等名人的故事,以及患者的治疗过程、对罪犯和精神疾病患者的采访以及原生家庭的调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

针对妈妈们常见的问题,如忍不住唠叨发怒、对孩子的缺点格外敏感等,书中深入分析了妈妈和孩子的心理状态,挖掘了妈妈焦虑易怒的根本原因,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帮助妈妈们调整心态,改善与孩子的相处模式,让育儿过程更加和谐愉快。此外,书中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29个育儿场景,如孩子说“再也不要去学校了”、“拖延不做作业”、“总是和父母顶嘴”等,对比介绍了在这些情境下的“说教用语”和“鼓励用语”,为父母提供具体的沟通指导,帮助他们学会用更积极、有效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增强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读后感悟:

作者打破了传统叙事模式中的帝王将相视角,从王霸、庙堂、士林等七个维度全面剖析中国历史,为读者构建了清晰明了的框架和结构,使人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深刻的历史观点,使这本书既适合历史爱好者作为入门读物,也适合专业学者作为研究参考。这本书帮助读者建立认知历史的知识框架,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运行逻辑和发展规律,从而对中国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透过深入分析历史,引导读者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提供启示,使读者在阅读中不断成长,变得更加理性。

强调制度更迭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认为权力斗争只是表面现象,真正指引中国历史前进的是制度的创设、变迁、实践和崩溃。例如,商鞅变法通过制度革新使秦国崛起并统一六国。

指出所有历史都是基于一定的思想观念书写的,不论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二十四史还是现代史学,都会受到时代烙印、社会呼声和史学者个人理念的影响。提醒读者以辩证的眼光审视历史记录,学会从根源上抓住历史的运行逻辑。

书中探讨了王道与霸道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如周政的王道通过宗法制、分封制实现“家国一体”;秦政的霸道则采取快速富国强兵、发动战争的策略。江湖在这里不仅仅指武侠世界,还涉及社会底层或民间的生态,包括武侠文化、商业活动、民间信仰等,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人情冷暖以及他们为生存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也展现了江湖与庙堂之间的相互影响。


读后感悟:

毛姆曾说,如果他向别人推荐一本书,对方并不喜欢,他希望对方不要勉强继续阅读。有些书虽然是好书,但也许并不适合当前的自己。阅读爱好受年龄、经历和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点深深触动了我。经常看到别人列出一长串必读书单时,我会怀着一种“看了这些书也许我的智慧会增长”的想法,慢慢地一本本地啃。记得刚毕业时,一位备受尊敬的长者给我们这些管培生列了一份书单,希望我们能扩展视野、增长见识,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像《白鹿原》这样备受赞誉的书,我却对田小娥几乎没有感觉,反而对象征传统守旧的白嘉轩颇有好感,也许是因为我自己内心也存在着这种守旧的想法吧。毫无疑问,当我表达对这本书的偏好时,却遭到“你根本没读懂这本书”评价,那时我感到有些挫败。

至今,我仍不敢说我对所读书籍了如指掌,大部分时候只是浅尝辄止,略知一二。思想仍停留在表面,无法触及深层次的东西。我常常去搜索有关阅读的好处和坚持下去的益处,以此来支持自己继续阅读。尽管我对阅读是否能够提高智慧仍心存疑虑,但我一直坚持阅读,时断时续,有时多读,有时少读。我反复思考为何我的智慧似乎一直步履维艰。我想,可能是因为我的阅读不够广泛,选择的书籍不够经典,思考不够深入,实践太少。这使我感到内疚。尽管我一直希望通过阅读变得更聪明,但这个愿望似乎从未实现,不过我确实从阅读中获益,消磨时光而不觉得浪费。与刷视频相比,阅读让时间不再显得那么空虚,我也不再频繁感到孤独。在情绪低落时,我会躲进书中,书籍成了我的避难所。

看到书名时,我感到好奇。如果书籍是作者的避难所,那么作者的“难”又是什么呢?当我展开丰富的想象时,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翻译的原因。于是我上网搜索,果然,英文版书名是“reading notes”,直译过来就是“读书笔记”,我会以这种方式翻译。但专业译者的水平就不同了,他们将其翻译为“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文雅之极,我甚至认为正是这个中文书名的翻译如此出色,这本书才如此有名。如果书名没有这么多诗意,我相信这本书的知名度也会大打折扣。这位书的中文译者可能也是喜欢阅读的,书对他来说可能是重要的精神支柱。


德文书屋
阅书、阅人、阅己、阅世界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