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书单list284 | 人间词话精讲

文化   2025-01-21 20:01   北京  

读后感悟:

人生中除了学习,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如何对待工作,将决定我们度过人生的方式。若每天面对的环境乏味无趣,从事的工作与内心志趣不合,维系着消耗性的人际关系,那将是何等痛苦的经历!

然而,相反地,当我们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拥有积极的心态,生活中的一切便会呈现出幸福的色彩。通常情况下,我们之所以不是不愿意工作,而是找不到想要从事的工作。为了帮助我们学会寻找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如何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提供了三个要素和三个法则。

关键在于按顺序评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擅长的事”和“喜欢的事”,并遵循以下三条自我认知法则:

首要考虑的是辨别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将“喜欢的事”视作达成目标的手段。我们常常直接寻找我们喜欢的事,却常常找不到。因为所谓喜欢的事实际上只是手段(比如喜欢喝咖啡并不等同于喜欢或适合在咖啡店工作),而真正想要从事的事业是那些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事情,即那些我们潜意识里看重的事。如果把价值视为目标,那么喜欢便成为手段。因此,只追求喜欢的事情,未必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从事的事业。

在寻找“喜欢的事”之前,先找到“擅长的事”。如果一开始就考虑是否能够胜任,受限于金钱和各种限制,很可能一直无法找到心仪的事业。为了避免“无法将其转化为职业”,我们有必要在明确“重要的事”之后,先找到“擅长的事”。擅长的事与技能知识不同之处在于,擅长的事更广泛(比如能够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更与习惯和天赋有关。


读后感悟:

王国维先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他之所以备受尊敬和仰慕,是因为他所追求的东西与当今普遍所谓的“学者”所不同。当前有许多人从事学术研究实际上出于功利目的。比如,现在一些大学博士班的学生,他们的目标是获得博士学位,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地位和更优厚的待遇。因此,目前许多读书之人实际上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在中国内地的教育和学术领域,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而且,许多读书之人所追求的,并非真正的学问,而只是学问的外在表现。然而,王国维先生是真正追求学问的人,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普通的学问。我曾撰写过一本书叫做《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在书中我提到:王国维先生所追求的是真理。 这是陈寅恪先生在为王国维写的碑文中首次指出的。在清华大学,有一座王国维先生的墓地,前面有一座“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上面刻有陈寅恪所写的这篇碑文。 先生的作品可能有时显得不够显著,先生的学说有时也可能值得商榷。但是,他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经过千万年代,与天地同存,与三光共存,并永世不朽。在这首词中,他三次对比了永恒和无常:“春花秋月何时了”和“往事知多少”是第一次;“小楼昨夜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第二次;“雕栏玉砌应犹在”和“只是朱颜改”是第三次。在这永恒与无常的对比之后,以及今昔、哀乐、幸与不幸、少年与老年的对比之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综合了如此众多的力量,汹涌而出,宛如一江春水奔向东方,永不回头。


读后感悟:

人的一生,若有所谓无愧无悔的事,那便是童年充满游戏的快乐,青春经历漫游的历程,老年怀念难以磨灭的回忆。

这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的散文精选集,包括《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窗前的母亲》、《温暖的劈柴》、《简洁是最美的时候》等代表肖复兴创作生涯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书中描述了儿时四合院、昔日北京风情、北大荒借书奇遇,流逝的青春岁月,如烟般往事……肖复兴以温暖笔触勾勒出心头深藏的回忆,文字间洋溢着对家乡乡情和平凡琐事的深情眷恋和追忆,让我们感受岁月沉淀下的人间真情。

在朋友中,那些性格开朗、泰然处之的人,往往是因为童年时充满家庭和亲人爱的环绕。

小时候渴望长大,总是憧憬长大后才可能实现的事物,长大后才会追寻的梦想。然而,等到真正长大了,才发现,梦想或许只存在于童年。

在书中,作者分享了一篇《童年的小花狗》,因为对街头捏泥人摊上一只小花狗喜爱有加,有一天忍不住私自带回家,遭到父亲责备后只得归还给捏泥人的老爷。当老爷要离家谋生时,作者发现那只小花狗又出现在自家桌上。这是老爷对作者的爱护,也是长者的善意。

作者提及,30年后,与老爷再无相逢,但那只小花狗一直陪伴在身边。老爷的小花狗,不仅是记忆,更是在成年后对珍惜和感恩的一种回响。童年所遇到的所有善意,伴随成长,渗入我们的血脉和心灵。在我所渴望的时刻,曾受过深深的爱,这足以抵御成年后的风雨洗礼。


德文书屋
阅书、阅人、阅己、阅世界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