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日读list174 | 这个不可以报销

文化   2024-12-03 20:00   天津  

读后感悟:

《这个不可以报销》展现了一个职场中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财务世界。在人物塑造上,每个角色都极具代表性。女主作为财务人员,展现了严谨、固执的形象,但随着故事的展开变得生动而丰满。她坚守财务报销原则,体现了对公司制度的尊重和维护。这种坚持显示了在财务岗位上对职业操守的执着。这使我想到,不管身处何职,都应有明确的底线意识,不可为人情或便利牺牲原则,否则会导致工作环境混乱。

在情节推进方面,围绕报销展开的故事充满戏剧性和现实意义。每次报销申请都是小冲突,包含员工的不理解、抱怨和财务人员的无奈。这描绘出职场中不同部门间因利益和规则产生摩擦。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职场规则需要各部门理解和遵守,财务报销不只涉及财务部门,也关乎每位员工行为,不合理报销可能浪费公司资源或破坏公平。

书深层次揭示了职场生态和人性。报销反映员工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试图不当报销者动摇在利益面前,而女主保持清醒,展现自我,表现出在复杂环境中保持自我的可贵。这提醒审视行为动机,不迷失于短期利益,追求基于规则和道德的职场发展。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财务工作的看法,认识到财务工作责任和影响。他们守护公司经济秩序,每决策、每次审核可能影响公司运营和发展。明白任何工作都有独特价值,值得用心对待。总之,《这个不可以报销》引发深刻思考,重新审视职场规则、人性和自身价值观。


读后感悟:

栉木理宇的作品并不多有简体中文版,之前读过《老蜂》,感觉是比较冷门的作品。而《死刑之病》则可称为一部热门之作,在日本更是现象级的畅销小说。

两部作品有一些共同之处,可以说是作者的标志之一,最显著的是对阴暗心理的描绘。不需过激的文字,作者就能将那种心底的恶意渗透到读者心中,让人毛骨悚然,或许这与女性作者对心理的敏锐把握有关。

作者以恐怖小说出道,曾获得“日本恐怖小说大奖”,尽管《死刑之病》表面看起来与“恐怖”不相关,但涉及不少残忍的场景。故事主要围绕“家访”调查展开,整体节奏平缓,氛围并不阴郁,但读到最后,确实能感受到毛骨悚然,这种恐怖源于心理而非故事情节,两部作品都有这种感受。

故事开篇即别出心裁,郁郁不得志的大学生雅也收到连环杀人犯榛村大和的来信,请求帮忙调查最后一起案件。随着调查的进行,雅也的心理状态逐渐发生变化。

整个故事是一部典型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尽管书名带有“死刑”,但并非讨论死刑制度,而是关注原生家庭对心理的影响。故事中列举了许多连环杀人犯,他们的原生家庭存在严重缺陷。大部分人物的家庭都异常,但并非都会演变成像大和这样病态的心理。这些人物的人生受到极大负面影响,而大和却能轻易控制影响他们的空白,其控制力令人震惊。

故事结束后,相信没有人会对大和这样的人物怀有丝毫同情,他内心的黑暗让人感到绝望。作者的心理恐怖描写非常老练,期待着更多作品的推出!


读后感悟:

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这些表面上独立的情节渐渐交织在一起,揭示出一个贯穿四代人的社会推理故事。

今野直美,一个被童年阴影笼罩的人,她的极端行为带来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悲剧。她接连不断地夺走丈夫、情人、儿媳的生命,痛苦在她身后蔓延。直美深爱的儿子,在揭开妻子留下插画的秘密后,承受不住压力选择了自杀。

“我揭开了那三幅画的秘密。我无法理解,你早前承受了多少痛苦。我也无法理解,你所犯下的罪恶有多深重。我无法原谅你。但即便如此,我依然深爱着你。”

这一连串悲剧的源头,竟然是直美原生家庭的伤害。童年遭受母亲虐待的直美,在对待自己孩子时走向了溺爱的极端,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这本书不仅是一场扣人心弦的推理盛宴,更是对人性、家庭和社会的深刻剖析。每一幅画都如同一把解密的钥匙,引领我们揭示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秘密。

读罢此书,不禁让人陷入深思,珍惜眼下的幸福,反思家庭和教育的重要性。


德文书屋
阅书、阅人、阅己、阅世界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