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的审计理论会对审计实践有帮助吗?

职场   职场   2025-01-28 06:03   河南  

在一个审计微信群里,有人抱怨说:有些审计类公众号分享的文章都是在“理论空转”。这句话说的也有道理,如果文章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确实有点像就理论谈理论。即便文章里是理论联系实际,但此“实际”也非彼“实际”,大家还是觉得文章里的理论跟自己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其实,何止是公众号或自媒体的那些审计类文章呢,包括许多学术刊物,里面的文章也是许多理论和方法重复出现,为了使文章有新意,很多就加入了信息论、博弈论、模糊数学等理论与公式,或者是加入其它的理论体系,例如心理学等。
 
如果审计理论真的是空转,那确实也是件可怕的事情。就像汽车挂了空挡,尽管使劲地踩油门,发动机也只是空转,汽油也浪费了不少。什么是理论?先不下定义吧,至少我们可以知道理论分思想理论和技术理论。目前的大部分审计理论的文章都是技术理论,因为技术理论可以使用跨学科的技术理论,使得审计技术理论看似有所创新。但不管怎样,把跨学科的技术理论运用到审计理论也好,还是拓展新的审计技术理论,有了技术理论就可以用于尝试和实践,也许会对审计实务产生积极的影响呢。下面,我们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审计理论是否在空转?如果单纯从审计理论性文章来看,可能会发现同一类型的理论性文章经常在杂志上或自媒体上出现,只是换了表述的方式、图表,这样来看,好像是在空转。但是,如果深入研究现有的审计理论,还是会发现审计理论也是朝前发展的,可能我们看的文章太少,或者我们看得不够深入。判断审计理论空不空转,不是轻易能从表象看出来的,先要认真地研究审计理论。有时候,人们做出的仓促判断是因为知道的太少。
 
2.审计理论空转是否能产生价值?如果仅仅把理论与实务联系起来想,就像开始说的踩离合、挂空挡,发动机是空转的,汽车是不往前走的。但是,如果把理论研究当作科学实验,例如欧洲耗费巨资建立的强子对撞机,对现实社会并没有直接价值,但是其科学研究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审计理论空不空转,不是看是否一定对审计实务产生直接的效果,而是要看审计理论经过发展获得的成果,能够对包括审计实务在内的整个审计领域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还有,审计理论的空转也可能是在抽象水平上的设想、演绎和推论,而科学的发展也是这种逻辑。看一看科学和技术的区别:技术来源于实践,而科学来源于设想和求证。
 
3.审计理论是否对审计实务产生价值?审计理论是否对审计实务产生价值,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几乎很少看理论方面的文章,但也不影响正常工作,或者照样能干得很好。即使考CIA、CPA等资格证书也会接触很多理论知识,但是考试教材上理论知识多是为考试准备的。审计理论对审计实务的价值大部分都不能短期显现,需要审计人员将审计理论消化吸收,再转化为实务操作流程。审计理论对审计实务的最大价值之一:通过审计理论能够使对审计实务的思考更加体系化,使对审计实务的思考有知识的载体。
 
4.审计理论与审计人员有多远?除了在校学习,除了考证,审计理论好像就和许多审计人员渐远了。审计理论学习和研究见效慢,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不强,除了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以外,审计人员的动力不足可以理解。然而,从长远看,要想在实际工作中有颠覆性的创新,要想系统性做好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还是要拿起审计理论这个武器。开展审计理论学习和研究,能够使审计人员具备抽象思考审计工作的能力,能够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构出最关键的审计要素,勾画出流程图和方法模型。在抽象的基础上思考,能够更有利于思想上的创新,加速思想的自我验证,也更能在创新上给予实践更多的指导。审计人员要自觉进行审计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审计部门也要抽出时间组织开展审计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无论实践中是否能用到所有的审计理论,审计人员都要加强审计理论的学习,因为有些审计理论看似不具有操作性,实际可以开阔审计人员的思路,活跃审计人员的思维。而且,在审计实践中,审计理论中的方法和模型说不定会跳出来,帮助审计人员解决难题。一旦审计理论挂上审计实务的“档”,就给审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动力。


审计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提炼技术,在技术中探索方法,在方法中归纳思想。欢迎大家投稿、留言或转发,一起分享审计实践中的经验、技术、方法和思想。交流与合作能够创造和提升审计价值。审计世界,有你更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