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人员要培养提问的能力

职场   2025-02-03 06:01   河南  

很多内审人员刚踏入工作岗位时,想必大部分主管总是要语重心长地交待:小同志,审计要想干出成绩一定要勤奋啊!


不错,勤奋,是每一位内审人员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随着内审人员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对很多事情也越来越习以为常,对在很多审计报告中都被同样定性的问题现象,也越来越提不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对于内审新人来说,也往往不知道向前辈们该提什么样的问题,或者担心提问被前辈耻笑而不敢把问题提出来。


如果你是一名干过几年的内审人员,如果你喜欢思考,你一定会发现,要干好内部审计,提问能力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核心能力,提问精神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源动力之一。


一、内部审计就是提问题的工作


1.内部审计就是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首先就是要提问。对一切看似正常的现象,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问题。审计项目没有什么发现就是因为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太少。大的方面为什么是这样?小的方面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某种情况那么久没有改善?为什么财务人员犯下那么低级的错误?每一次提问,都是内审人员探究问题产生的主动尝试。


2.发现深层次问题,就要问三个以上的为什么。很多表面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异常。例如,为什么A机构的业务收入突然大幅增长?为什么A机构业务增长幅度远大于成本费用增长的幅度?在增长的成本费用中,为什么销售费用几乎没有变化?


二、内部审计提出问题往往比审计建议更重要


1.审计部门就是提问题的部门。不少被审计单位都会提出一种说法:你们审计人员别老提出问题,也拿出来解决方案啊,你们审计人员知道经营管理的困难吗?内审人员千万不要被这种言论所迷惑,被审计单位甚至内审部门的主管领导之所以总是让内审部门去提可行性建议,不是因为内审部门提出的审计建议水平差,而是因为内审部门提出的问题质量和数量都不足以触动各级管理层。


2.高质量的问题才能解决高质量的问题。内审部门不是改进组织效率的实施部门,它的关键作用和专业性是提出一连串引发管理层思考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经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内审部门的价值体现在是否发现足够多的、高质量的问题,而不是发现问题的答案,因为问题的答案可以被太多团队来找到,甚至解决问题答案的成本越来越低。


三、内审人员要养成提问习惯


1.提问是一种习惯,更是一张态度。谨慎是内审人员的工作原则,质疑是内审人员的常态。提问看似容易,但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却很困难。一个有提问精神的内审人员,是审计团队的财富。大家都知道,一个孩子总是对这个世界充分好奇,总是不停地替问题,也经常能够发现成年人看不到的问题。


2.把提问当作探索世界的手段。内审人员要有提问精神,首先要自觉地培养自己提问的习惯。也许我们的问题与我们的教育背景悬殊很大,但正是因为许许多多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带来了一条条的审计线索。


四、内审人员要培养提问能力


1.提问也是一种能力。内审人员提出问题的水平跟专业背景、审计经验、努力程度等密切相关。提问要遵循事物的规律和思维的规律,要掌握思考的方法,也要发散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问能力不是依靠内审人员的天赋,而是依靠内审人员愿意打破思维障碍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让提问能力助力自己的发展。内审人员的个人发展要受到很多限制,自身条件、外部环境、机遇等等,唯一限制不了自己的就是思考的权力。能够思考,就能够提问,能够提问就能够不断地找到接近真正问题的问题,找到真正的问题,也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也就能够让自己不断地前进。


五、不要放弃提问的机会


把你的问题都记录下来,然后对应地寻找答案,如果找不到答案,就继续提问,每一次提问,都是在探索前进的道路。内审人,你的价值会越来越依靠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你不仅可以向外提问,更可以对自己提问:经历了一些事情后,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优势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方法更适合自己,自己将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本文最早发布于2016年4月1日,2025年2月2日略有完善。



审计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提炼技术,在技术中探索方法,在方法中归纳思想。欢迎大家投稿、留言或转发,一起分享审计实践中的经验、技术、方法和思想。交流与合作能够创造和提升审计价值。审计世界,有你更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