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内审人员来说,报告力就是沟通力。但是不是专业技术越强,报告力就越强呢?不一定。这就好比一个会做题的人不一定会讲题一样。很多内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还不错,却无法写出让人印象深刻、产生共鸣的审计报告,无法让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得到有效传递。
关于如何写好审计报告,我们从不缺少专业技术的视角,但如果把审计报告看做一件作品,那有没有可能从设计的角度去提升报告的说服力呢?笔者受到《设计力就是沟通力》一书的启发,认为设计力完全可以应用在代表我们沟通能力的审计报告中。拥有设计感的审计报告一定会更美,而美的事物总是很少遭到拒绝的。
然而无论是从专业的角度还是从所谓的设计力角度,它们其实是通向一个目标的两条路径,最终也会殊途同归。下面笔者就将从《设计力就是沟通力》这本书里得到的启示分享给大家,看到最后,也许你会发现,这些设计力的视角平时我们也都关注到过:
一、“事实清晰”:审计报告具有说服力的决定因素
设计学认为,一张照片的成败,90%取决于光。如果把审计报告比作一张照片,那么决定它成败的也是“光”。而这个“光”是什么呢?这个“光”就是“明朗清晰的事实”。照片是景物的载体,相机是展现景物的工具。审计报告是反映事实的载体,语言是描述事实的工具。审计师了解的事实越明朗清晰,获取的数据越充分,审计报告的语言才会越准确,审计报告才会越具有说服力。
那么如何才能获取明朗清晰的事实呢?正确的角度应是“正俯视”。从设计的角度看,同一场景,随着角度的变化意境也会改变。“正俯视”的角度,受周围事物影响较小,能具体展现情景。“斜上方”的角度,则容易将非主题场景也进行融入,“吸睛”效果就不是很理想。简单理解即:俯视视角,可以更清晰全面地掌握事实全局;仰视视角,只能察观一侧,并且还会让不相关的内容混入视角,扰乱我们的视线。因此,审计师在面对审计事项时,应努力使用“正俯视”的视角,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事实真相。
上述内容看起来似乎仍与专业技术相关,但它从设计的视角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专业技术对审计报告影响最重要。也就是说,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洞察事实的能力,而不是掌握了多少“相机参数”。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仅做到按照标准程序去执行审计工作还不够,标准化审计程序之外的一些素养才是拉开审计人员差距的真正原因。记得笔者在刚毕业要进入事务所时,当时的合伙人告诉我们这些职场新人:你们的专业背景并不重要,只要按照审计程序去做就可以了。现在看来,他的话一半对一半也不对。如果想在审计领域有所成长,有长足的发展,在程序之外,也许具备一些软实力的人更适合从事审计工作。
二、“简约”:审计报告具有说服力的必要气质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也许获取了很多明朗清晰的事实,但是不是所有的事实都需要罗列进审计报告呢?设计学认为,优秀的设计,首先要避免堆砌过多的素材,达到“简约呈现,诱导他人进行阅读”的目的。越是简单的设计,越可能具备脱颖而出的“存在感”和“气质”,给人的印象才越深刻。
如果要使一个设计变得独特,需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方向感;二是将情感关键词与视觉组合起来使用。对于审计报告而言,也应该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境界,呈现独特的报告气质,让人眼前一亮,心悦诚服。若要达到这个目标,同样需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与报告方向不相关的事实都应舍弃,无论它是否明朗清晰;二是以“有价值”为终极目标,舍弃那些“正确的废话”,虽然它们可能花费了你很多时间去了解提炼。但对于以“有价值”为终极目标而言,它们的价值并不高。审计人员不必纠结于好不容易获取的事实材料如果不用是不是可惜,有舍才有得。
在避免堆砌过多的报告素材后,还需要考虑如何简约地呈现报告。设计学认为,人的记忆原本是由情感和画面组合而成的,经过长时间仍然给人留有深刻印象的设计,大部分都与情感相关。若要审计报告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呈现方式也应尽量振奋人心、令人“情绪高涨”。
大部分时间,我们的审计报告都是文字多图表少,但只要用心,就可以将原本使用文字表达的内容转化成图表,当然这需要审计师花费更多的心思,并不是说图表就一定比文字好。审计报告需要的是用图表说明问题,很多图表复杂繁琐,但并不能引起阅读者的关注,真正高超的图表技术是能够让不懂的人也能看懂图表要表达的意思。在运用图表时,应努力简洁清晰,追求字段尽量少但重点很突出。对于那些与数据不相关的事实,可以使用更醒目的形式来提高阅读者的注意力。比如,利用关键词强调式的结论先行模式,精辟凝练,避免语句过长等。
三、“视线路径”:审计报告具有说服力的潜在逻辑
在平面设计中,若要使户外广告牌和招牌隔很远的距离也能看清,就需要仔细规划“视线的移动路径”,可以通过使用工具打造“视线的移动路径”,比如箭头。对于审计报告而言,我们当然无法使用箭头来打造阅读者的“视线路径”,但我们可以花心思让报告框架更具“视线路径”。
目录这个工具可以有效展示报告的 “视线路径”。虽然不是每篇审计报告都需要有目录,但审计人员可以把目录作为审视审计报告逻辑是否清晰的工具。当撰写完一篇审计报告时,不妨站在一个不了解背景的阅读者的角度,看看能否从目录就知道这篇报告想说明什么问题。如果能做到,那么这篇审计报告的“视线路径”就是合格有效的。千万不要出现一种情况,即在生成目录后仅能看到:“一、审计背景、二、审计范围、三、审计方法、四、审计发现、五、整改建议……”,这种“视线路径”就是无效的。
四、“暖色”:审计报告具有说服力的需有色调
设计学认为,无论是照片还是插图,令人产生亲切感的关键在于“亮度”与“对比度”。想特定事物展现的更柔和,通常需要调高亮度,降低对比度,以此消除观者的抵触情绪。
对于一份审计报告而言,仅仅冷冰冰的呈现事实是不够的,还需更具“温度”。高段位的审计师会尽量减少审计报告的“对比强度”,让审计语言不那么“生冷”。例如,在审计报告中使用一些更中性、更柔和但不影响准确性的措辞,在审计报告中多提及一些被审计对象已有的整改成效等,都可以让整份审计报告呈现出“暖色调”。
在《设计力就是沟通力》这本书中,作者还给出了其它一些可以让设计更具表现力的小技巧,将它们运用到审计报告中,也可以提高报告的说服力。比如:
“吸引法则——用呈现幸福感的场景释放吸引力”,用在审计报告里,可以是在审计建议中阐述执行的好处。
“打动人心法则——显眼不等于打动人心”,告诉我们在撰写审计报告的过程中,任何一段报告内容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让阅读者产生共鸣,而不是展示我们文笔或图表技术。
“单页展示单项信息原则”,告诉我们审计报告的排版也很重要,在不合适的地方插入图表,会影响阅读者阅读的连贯性,影响阅读体验。
写到这里,笔者回看了一下自己的这篇文章,也没有做到拥有“设计力”,虽然笔者已经很努力地在总结这些经验,但在整体架构的吸引力上还是十分欠缺。希望各位同仁能够有耐心读完,如果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用的启发和收获就再好不过了。不妥之处,也请各位同仁指正。